发搐(十八)

《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搐,抽搐也,是即惊风之属,但暴而甚者,谓之惊风,微而缓者,谓之发搐。发搐不治,则渐成惊风矣。

虽钱氏等书,皆以时候之气,分五脏之证为论治,然病变不测,有难以时气拘者,是不若察见在之形证,因脏腑之虚实,随宜施治者之为得也。总之,小儿之实证无他,惟东方之实及中央之滞耳。

盖东方木实则生火生风,而为热为惊;中央土实则生湿生滞,而为痰为积。知斯二者,则知所以治实矣。若小儿之虚证,则五脏皆有之,如心虚则惊惕不安,肺虚则气促多汗,脾虚则为呕吐、为暴泄、为不食、为痞满倦卧、为牙紧流涎、为手足牵动,肝虚则为筋急血燥、为抽搐劲强、为斜视目瞪,肾虚则为二便不禁、为津液枯槁、为声不出、为戴眼、为肢体厥逆、为火不归源。知此五者,则知所以治虚矣。然此虚实之证,固亦多有疑似者,但以形色、声音、脉息参而察之,则无有不了然者。诸治责之法,当从急惊,治虚之法,当从慢惊,及如后夜啼诸治法,已尽其蕴,当并察之。

总之,诺言实者,乃邪气之实,非元气之实也。故治此者,切不可伤及元气。若病已久,尤当专顾脾肾,则根本完固,诸无不愈矣。

钱仲阳曰∶惊痫发搐,男左视无声,右视有声,女右视无声,左视有声,此相胜也。盖左为肝部,右为肺部,金木相胜故耳。若握拳拇指在内,女为顺;拇指在外,男为顺,顺则易治,逆则难治。

薛氏曰∶寅卯辰时搐而发热作渴,饮冷便结,属肝胆经虚热,用柴芍参苓散;作渴引饮,自汗盗汗,属肝胆经血虚,用地黄丸;口吻流涎,属肝木克脾土,用六君子汤。巳午未时发搐,若兼作渴饮水,属风火相搏,以地黄丸补肝,导赤散凉惊丸治心。若作渴饮汤,体倦不乳,土虚而木王也,用地黄丸以补肾,六君五汤以补脾。申酉戌时微搐而喘,目微斜,身似热,睡而露睛,大便淡黄,属脾肺虚热,用异功散;若手足逆冷,或喘泻不食,属脾肺虚寒,用六君、炮姜木香;久病而元气虚者,用六君子、六吠丸二药主之。亥子丑时微搐身热,目睛紧斜,吐泻不乳,厥冷多睡,属寒水侮土,用益黄散;未应,用六君、姜、桂。伤风发搐,口中气热,呵欠,手足动者,名假搐,用大青膏发散风邪。伤风发搐,口气不热,肢体倦怠,用异功散补脾土,钩藤饮清肝木。若因风邪内郁,发热而变诸证者,当理肺金,清风邪。若外邪既解而内证未除,当理肺补脾。若停食发搐,呕吐乳食者,宜用消食丸。若伤食后发搐,身热困睡,呕吐不思乳会者,当先定搐,后用白饼子下之。若食既散而前证仍作,或变他证者,脾土伤而肝木乘之也,用六君子加钩藤钩以健脾平肝。若肺经亏损而致惊搐等证者,当补脾肺以平肝心,则惊搐自止矣。如手足冷汗,搐眉搐肚,日夜不止,名真搐,当用人参汤、川鸟、全蝎等药,平其胃气。百日内发搐,真者内生风,二、三次必死;假者外生风,虽频发不死。百日内搐,亦有因乳母七情浓味所致者,当兼治其母,而以固胃为先,不可迳治其儿也。苦涎入心脾则不能言,用凉心、镇惊、下痰之药。逆搐者不治。若吐泻后变证者亦不治。大凡发搐,因风者则面青目赤,因惊则叫呼搐搦,因食则嗳吐气闷,脾肺虚则生粘痰,喉间作锯声。此乃心火不能生脾土,脾土不能生肺金,以致肺不能主气,脾不能摄涎,故涎气泛上而喉中作声耳。若用祛风治痰之剂,则气散阴消而促其危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景岳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1. 发搐《景岳全书》
  2. 发臭秘方《华佗神方》
  3. 发搐《麻疹备要方论》
  4. 发齿生迟诗(七言)《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5. 发搐《张氏医通》
  6. 发迟(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7. 发搐《医学正传》
  8. 发迟《证治准绳·幼科》
  9. 发搐《保婴撮要》
  10. 发迟《中医词典》
  11. 发搐《保婴撮要》
  12. 发菜《老年食养食疗》
  13. 发搐《麻科活人全书》
  14. 发不退落《古今医统大全》
  15. 发搐《药症忌宜》
  16. 发不生《儿科萃精》
  17. 发搐(悸症)《经验麻科》
  18. 发不生《竹林女科证治》
  19. 发搐第十四问《婴童百问》
  20. 发不生《幼幼新书》
  21. 发搐黑陷《奇效简便良方》
  22. 发不起,气喘欲死《奇效简便良方》
  23. 发搐逆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4. 发病原理与病理改变《传染病》
  25. 发搐阴阳(附天吊慢脾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6. 发病原理与病理改变《传染病》
  27. 发搐真假《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8. 发病原理与病理改变《传染病》
  29. 发喘《产宝》
  30.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31. 发喘《伤寒捷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