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篇(七)

《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寒热者,阴阳之化也。阴不足则阳乘之,其变为热;阳不足则阴乘之,其变为寒。故阴胜则阳病,阴胜为寒也。阳胜则阴病,阳胜为热也。热极则生寒,因热之甚也;寒极则生热,因寒之甚也。阳虚则外寒,寒必伤阳也;阴虚则内热,热必伤阴也。阳盛则外热,阳归阳分也;阴盛则内寒,阴归阴分也。寒则伤形,形言表也;热则伤气,气言里也。故火旺之时,阳有余而热病生;水旺之令,阳不足而寒病起。人事之病由于内,气交之病由于外。寒热之表里当知,寒热之虚实亦不可不辩。

热在表者,为发热头痛,为丹肿斑黄,为揭去衣被,为诸痛疮疡

热在里者,为瞀闷胀满,为烦渴喘结,或气急叫吼,或躁扰狂越。

热在上者,为头痛目赤,为喉疮牙痛,为诸逆冲上,为喜冷舌黑。

热在下者,为腰足肿痛,为二便秘涩,或热痛遗精,或溲混便赤。

寒在表者,为憎寒,为身冷,为浮肿,为容颜青惨,为四肢寒厥。

寒在里者,为冷咽肠鸣,为恶心呕吐,为心腹疼痛,为恶寒喜热。

寒在上者,为吞酸,为膈噎,为饮食不化,为嗳腐胀哕。

寒在下者,为清浊不分,为 溏痛泄,为阳痿,为遗尿,为膝寒足冷。

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此表证之辩。若内热之甚者,亦每多畏寒,此当以脉证参合察之。

真寒之脉,必迟弱无神;真热之脉,必滑实有力。

阳脏之人多热,阴脏之人多寒。阳脏者,必平生喜冷畏热,即朝夕食冷,一无所病,此其阳之有余也。阴脏者,一犯寒凉,则脾肾必伤,此其阳之不足也。第阳强者少,十惟二三;阳弱者多,十常五六。然恃强者多反病,畏弱者多安宁。若或见彼之强而忌我之弱,则与侏儒观场,丑妇效颦者无异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景岳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1. 寒热篇《景岳全书》
  2. 寒热疟候《诸病源候论》
  3. 寒热胜负《四圣悬枢》
  4. 寒热能食不生肌肉《幼幼新书》
  5. 寒热食不消《幼幼新书》
  6. 寒热门汤类《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7. 寒热似疟《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8. 寒热门《张氏医通》
  9. 寒热手法《子午流注说难》
  10. 寒热脉紧证十三 阳明六十四《伤寒悬解》
  11. 寒热舒肝篇《外经微言》
  12. 寒热脉紧《伤寒说意》
  13. 寒热顺逆《内经博议》
  14. 寒热瘰疬《黄帝内经太素》
  15. 寒热死生《伤寒悬解》
  16. 寒热瘰方一十一首《外台秘要》
  17. 寒热同形同病《读医随笔》
  18. 寒热论《慎柔五书》
  19. 寒热同形同病(案)《读医随笔》
  20. 寒热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1. 寒热往来《中医名词词典》
  22. 寒热论《中藏经》
  23. 寒热往来《圣济总录》
  24. 寒热类伤寒证《伤寒九十论》
  25. 寒热往来《中医词典》
  26. 寒热厥候《诸病源候论》
  27. 寒热往来《伤寒捷诀》
  28. 寒热厥后《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29. 寒热往来《经验麻科》
  30. 寒热厥《黄帝内经太素》
  31. 寒热往来《幼幼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