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疔黑陷(三十七)

《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痘有紫黑枯硬而独大,针拨不动,手捻有核者,是为痘疔,若不去之,则一身之痘皆不能起发,或皆变黑色,必致死矣、其有黑大而软者,此名黑痘,慎不可作痘疔治也。

痘疔者,以热毒蓄积,气血凝败而成也。然其类亦有数种,最为恶候,宜谨察之。有初出红点,渐变黑色,其硬如石者,此肌肉已败,气血中虚,不能化毒,反致陷伏也。有肌肉微肿,状如堆粟,不分颗粒者,此气滞血凝,毒瓦斯结聚不散也。有中心黑陷,四畔突起戴浆者,此血随毒走,气不能充也。有中心戴浆自破溃烂者,此气血俱虚,皮肤败坏也。有为水泡溶溶易破者,此脾虚不能制湿,气虚不能约束也。有为血泡色紫易破者,此血热妄行,而气虚不能完固也。有疮头针孔浆水自出者,此卫气已败,其液外脱也。以上数证,虽与痘疔不同,而危险无异,但于五六日间候之,若见一证,多不可治。

凡痘疔及黑陷者,宜内服六气煎川芎紫草红花木通之类,以补血凉血而疔自退。疔退后,宜大进六气煎,或六物煎,外用四圣丹,以胭脂汁调点之。疔若大者,用银针挑破疮口,吸出恶血,入后药末,即转红活。大抵黑陷而疔多,或余毒不起者多死。苦痘疔挑去黑血,搽药不变,仍是黑色者必死。

《心鉴》曰∶痘疔见于四肢,不近脏腑者易治,若穿筋骨者亦难治。但有见于头面腹背,逼近于内者,其势必攻穿脏腑矣。如未穿者,急须治之,用飞过雄黄,以真蟾酥拌勾为丸,如麻子大,挑疔点入,立效。又成用巴豆一粒,去皮膜,合朱砂一分,研烂点入,一时突出即愈。内服无价散,汲井水加猪尾血三五点调下。

痘疮黑陷者,必气不足,血不活也,急宜托里散,或六物煎加川芍、肉桂红花蝉蜕,调无价散,或独圣散,甚者宜九味异功煎,或十全大补汤,调无价散,仍外用四圣丹点之。若见焦紫而黑,混身皆是,及身有大热,或大便秘结,内热烦渴者,此亦有火毒之证,宜四顺清凉饮,或承气汤,合万氏夺命丹以解其毒。俟火邪略退,即宜用六气煎,调无价散以托其内,亦可望其生也。

痘疮起发之时,但见干燥,其根焦黑,即当速治之。如火邪不甚,证无大热者,惟五物煎,或六物煎为最宜也。如有火证火脉,血热毒盛而焦黑者,轻则凉血养营煎,或鼠粘子汤,甚则以万氏夺命丹合而服之。

原有疮疥未愈,至痘出之时,其破处痘有攒聚,而形色黑溃者,急以银针挑破,吮去毒血,吐于水中,其血红者可治,黑者难治,须内服加味四圣散,或万氏夺命丹,外用万氏四圣散涂之。

靥后痘疔溃烂成坑,内见筋骨者,宜托里消毒散,或荆防败毒散穿山甲蝉蜕僵蚕,外用神效当归膏,或太乙膏贴之,或以白龙散敷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景岳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1. 痘疔黑陷《景岳全书》
  2. 痘疔《痘疹心法要诀》
  3. 痘疔门主方《疡医大全》
  4. 痘疔《外科正宗》
  5. 痘疔门主论《疡医大全》
  6. 痘疔《外科心法要诀》
  7. 痘顶塌陷《医宗金鉴》
  8. 痘疔《保婴撮要》
  9. 痘顶塌陷《痘疹心法要诀》
  10. 痘疔《证治准绳·幼科》
  11. 痘毒《续名医类案》
  12. 痘疔《医宗金鉴》
  13. 痘毒《急救广生集》
  14. 痘疔《医宗金鉴》
  15. 痘毒《外科证治全书》
  16. 痘疔《中医词典》
  17. 痘毒《外科全生集》
  18. 痘倒陷便血《奇效简便良方》
  19. 痘毒藏脾经说《吴医汇讲》
  20. 痘大便秘《医学纲目》
  21. 痘毒攻喉《中医词典》
  22. 痘疮作痒《奇效简便良方》
  23. 痘毒攻目门主方《疡医大全》
  24. 痘疮中论列方《景岳全书》
  25. 痘毒攻目门主论《疡医大全》
  26. 痘疮治法通论《医学纲目》
  27. 痘毒溃烂《奇效简便良方》
  28. 痘疮胀痛《奇效简便良方》
  29. 痘毒已破《急救广生集》
  30. 痘疮痒痛门主论《疡医大全》
  31. 痘多不灌浆《奇效简便良方》

《景岳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