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疳疮(六十)

《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下疳一证,本肝肾湿热证也。若无外因而病者,不过去其湿热,或滋真阴。湿热既清,其疮自愈,无足虑也。惟感触淫毒而患者,毒有浅深,则病有微甚,皆宜用百草煎熏洗,外以螵蛸散敷之,则轻者自愈。若湿热甚,而为肿为痛者,宜用芍药疾藜煎,兼而治之。如毒甚者,必用萆 汤方可。若感触淫邪毒,自少阴直入精宫者,不易愈。即治如前法,然必见便毒、广疮发出,而后下疳始愈。既见疮毒,即当于本证条下,求法治之。

余尝治一少年,因偶触秽毒,遽患下疳,始溃龟颈,敷治不效,随从马口延入尿管,以渐而深,直至肛门,逐节肿痛,形如鱼骨。每过夜则脓结马口,胀不得出,润而通之,则先脓后尿,敷洗皆不能及,甚为危惧。余尝遇一山臾,传得槐花蕊方,因以治之,不十日而茎根渐愈,半月后即自内达外,退至马口而全愈。疳愈后,即见些微广疮,复以五加皮饮,十余剂而全愈。向彼传方者曰∶此方善治淫疮热毒,悉从小便泄去,所以能治此疳,但服此者,可免终身疮毒后患。然犹有解毒奇验,则在疮发之时,但见通身忽有云片红斑,数日而没者,即皆疮毒应发之处。疮毒已解,而疮形犹见,是其验也。予初未之信,及此人疮发之时,疮固不多,而通身红斑果见,凡两日而没。予始知疮之有奇,一至如此。(新按)立斋曰∶下疳,属肝经湿热下注,或阴虚火燥治法,肿痛发热者,血虚而有热也,四物汤柴胡山栀。肿痛寒热者,肝经湿热也,小柴胡汤龙胆草黄连。肿痛便涩者,湿热壅滞也,龙胆泻肝汤。肿痛腐溃者,气血虚而有火也,八珍汤加山栀、柴胡。日晡热甚者,阴血虚而有火也,小柴胡汤加参、术、芎、归。日晡倦怠者,阳气虚而下陷也,补中益气汤。有经久不愈而发寒热者,肾水不能生肝木也,宜六味丸。若筋缩或纵,或为痒痛,或出白津,此筋疝也,用龙胆泻肝汤。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加炒山栀、炒龙胆。阴虚火燥者,用六味丸。茎中痒,出白津,用补中益气汤,与清心莲子饮间服。盖此证,肝经阴虚为本,肿痛寒热等证为标,须用六味丸,以生肝血。凡脾土虚不能生金水,而见一切肝证者,当佐以补中益气汤加麦门冬,以滋化源。

一男子肿痛不消。一男子溃而肿痛发热,小便秘涩,日晡或热。一小儿肿痛,诸药不应。俱以小柴胡汤芦荟丸,数服而愈。

一小儿,十五岁,患前证,杂用消毒之药,虚证悉具,二年余矣。询之乃禀所致,用萆汤,月余诸证渐愈。又用补阴八珍汤、补中益气二汤而痊。

庶吉士刘华甫,或茎中作痛,或窍出白津,或小便秘涩。先用小柴胡汤加山栀、泽泻黄连木通、胆草、茯苓二剂,以清肝火,导湿热,诸证渐愈。后因劳倦,忽然寒热,此元气复伤也,用补中益气而安。又用六味丸,以生肝血滋肾水而全愈。

一男子,玉茎肿痛,小便如淋,自汗,甚苦,时或尿血少许,尺脉洪数,按之则涩。

先用清心莲子饮牛膝、山栀、黄柏知母、柴胡,数剂少愈,更以滋肾丸,一剂而痊。《玉机微义》曰∶如自汗小便少,不可以药利之。既已自汗,则津液外亡,小便自少。若再利之,则营卫枯竭,无以制火,而烦热愈甚,当俟热退汗止,小便自行也。兼此证,乃阳明经病,大忌利小便。(俱薛按)海藏治下疳久不愈方:

橡斗子二个,合盛黄丹令满,以乱发浓缠定,烧烟尽为度,同研为细末。先用葱白浆水,洗疮脓尽,次上药。甚者不过三次,如神。

又下疳方:

下疳,疮内毒盛者,必须治内方愈。外治者,须螵蛸散,或此方亦佳。

人中白(生用) 官粉( 黄) 红丹(飞炒)

上等分为末,先用药汤或浓茶洗净,然后敷药。每日二三次,或用猪油,或用蜜水调敷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景岳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1. 下疳疮《景岳全书》
  2. 下疳掺药《冯氏锦囊秘录》
  3. 下疳疮《杂病治例》
  4. 下疳(外科理例 上)《古今医统大全》
  5. 下疳疮《医学纲目》
  6. 下疳《外科十三方考》
  7. 下疳疮《古今医案按》
  8. 下疳《医门补要》
  9. 下疳疮《仁术便览》
  10. 下疳《立斋外科发挥》
  11. 下疳疮《丹溪治法心要》
  12. 下疳《外科理例》
  13. 下疳疮《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14. 下疳《医学心悟》
  15. 下疳疮《保幼新编》
  16. 下疳《儒门事亲》
  17. 下疳妒精疮方《冯氏锦囊秘录》
  18. 下疳《万病回春》
  19. 下疳及肾囊风、囊痈诸证《经验丹方汇编》
  20. 下疳《寿世保元》
  21. 下疳论《外科正宗》
  22. 下疳《续名医类案》
  23. 下疳门主方《疡医大全》
  24. 下疳《续名医类案》
  25. 下疳门主论《疡医大全》
  26. 下疳《外科十法》
  27. 下疳秘方《华佗神方》
  28. 下疳《中医词典》
  29. 下疳宜食淡味《医门补要》
  30. 下疳《百病自测》
  31. 下疳阴痿《保婴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