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黄帝内经·素问》书籍目录

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

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故天温日月,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故日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

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工候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闻之矣,愿闻法往古者。

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

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以异也。然而不形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髣佛。

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

上工救其萌牙,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户焉。莫知其情,而见邪形也。

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

岐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而行焉。

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

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帝曰:妙乎哉论也,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数言形与神,何谓形?何谓神?愿卒闻之。

岐伯曰:请言形,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帝曰:何谓神?

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三部九候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黄帝内经·素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黄帝内经·素问》书籍目录
  1. 八正神明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2. 八正神明论《素问悬解》
  3. 八正神明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4. 八正散加木香汤《医方考》
  5. 八正神明论篇《疡医大全》
  6. 八正散《医方论》
  7. 八正神明泻方补圆《类经》
  8. 八正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9. 八种低中频电流的作用比较《理疗学》
  10. 八正散《仁术便览》
  11. 八椎下《中医词典》
  12. 八正散《仁术便览》
  13. 巴贝虫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4. 八正散《仁术便览》
  15. 巴比妥类《药理学》
  16. 八正散《外科理例》
  17. 巴比妥类中毒《医院药学》
  18. 八正散《目经大成》
  19. 巴旦杏《本草纲目》
  20. 八正散《儒门事亲》
  21. 巴旦杏仁《本草易读》
  22.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3. 巴旦杏仁《本草从新》
  24. 八正散《冯氏锦囊秘录》
  25. 巴旦杏仁《得配本草》
  26. 八正散《删补名医方论》
  27. 巴旦杏仁《本草撮要》
  28. 八正散《医宗金鉴》
  29. 巴旦杏仁《药性切用》
  30. 八正风候《黄帝内经太素》
  31. 巴豆《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