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帝曰:善。其恶火何也?
岐伯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帝曰:其恶人何也?
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岐伯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帝曰:善。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
岐伯曰: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
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
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 阳明脉解篇《黄帝内经·素问》
- 阳明脉解《素问悬解》
- 阳明脉解篇《冯氏锦囊秘录》
- 阳明脉解《素问悬解》
- 阳明脉解篇《疡医大全》
- 阳明脉解《黄帝内经太素》
- 阳明蜜兑证《伤寒九十论》
- 阳明里症用药图《医法圆通》
- 阳明衄《中医词典》
- 阳明来路一 阳明八《伤寒悬解》
- 阳明呕多《经方实验录》
- 阳明来路四 阳明十一《伤寒悬解》
- 阳明篇《伤寒医诀串解》
- 阳明来路三 阳明十《伤寒悬解》
- 阳明篇存疑《医宗金鉴》
- 阳明来路二 阳明九《伤寒悬解》
- 阳明篇正误《医宗金鉴》
- 阳明可下证《伤寒九十论》
- 阳明热病传少阳证《余无言医案》
- 阳明可下不可下之辨十五条《伤寒贯珠集》
- 阳明热病脉证《医宗金鉴》
- 阳明厥《中医词典》
- 阳明热病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 阳明痉《中医词典》
- 阳明三方《本草乘雅半偈》
- 阳明经证治八十七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 阳明三急下《中医词典》
- 阳明经证用药图《医法圆通》
- 阳明三急下证《中医词典》
- 阳明经证用药决《医学传心录》
- 阳明伤寒《轩岐救正论》
《黄帝内经·素问》
- 《黄帝内经》简介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 《黄帝内经·素问》
-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阴阳离合篇第六
- 阴阳别论篇第七
-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 五藏生成篇第十
-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 热论篇第三十一
- 刺热篇第三十二
-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 疟论篇第三十五
- 刺疟篇第三十六
-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 咳论篇第三十八
-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 腹中论篇第四十
-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 风论篇第四十二
- 痹论篇第四十三
- 痿论篇第四十四
- 厥论篇第四十五
-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 脉解篇第四十九
- 刺要论篇第五十
-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 针解篇第五十四
-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 骨空论篇第六十
-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 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 示从容论第七十六
-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