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黄帝内经·素问》书籍目录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里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

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月囷)破,毛直而败。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帝曰:善。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黄帝内经·素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黄帝内经·素问》书籍目录
  1. 皮部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2. 皮部论《素问悬解》
  3. 皮部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4. 皮部论《素问悬解》
  5. 皮部论篇《疡医大全》
  6. 皮部论《针灸大成》
  7. 皮层小脑《生理学》
  8. 皮部《中医基础理论》
  9. 皮层运动区和锥体系功能障碍对运动的影响《生理学》
  10. 皮部《中医词典》
  11. 皮刺疗法《中医词典》
  12. 皮痹《中医词典》
  13. 皮腠《中医词典》
  14. 皮痹《圣济总录》
  15. 皮蛋粥《食物疗法》
  16. 皮痹《中医名词词典》
  17. 皮翻粘睑《中医词典》
  18. 皮薄浆嫩《痘疹心法要诀》
  19. 皮翻证《中医词典》
  20. 皮薄浆嫩《医宗金鉴》
  21. 皮翻证《医宗金鉴》
  22. 皮瓣的设计《外科学总论》
  23. 皮翻证《外科心法要诀》
  24. 皮瓣的定义《外科学总论》
  25. 皮风搔痒门(有热有寒有虚有实)《古今医统大全》
  26. 皮罢(肝记)《手穴手纹诊治》
  27. 皮肤《物理诊断学》
  28. 皮罢《中医词典》
  29. 皮肤《止园医话》
  30. 皮(骨盾)(tū,突)《中医词典》
  31. 皮肤《常见病自测》

《黄帝内经·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