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迟
小儿禀来气血虚,筋骨软弱步难移,牙齿不生发疏薄,身坐不稳语言迟。加味地黄为主治,补中益气继相医,邪乘心气菖蒲好,血虚发迟苣胜宜。
【注】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先用加味地黄丸滋养其血,再以补中益气汤调养其气。又足少阴为肾之经,其华在发,若少阴之血气不足,即不能上荣于发,苣胜丹主之。又有惊邪乘入心气,至四五岁尚不能言者,菖蒲丸主之。
加味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一两) 山萸肉(一两) 怀山药(炒) 茯苓(各八钱) 泽泻 牡丹皮(各五钱) 鹿茸(炙三钱) 五加皮(五钱) 麝香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大儿每服二钱,小儿一钱五分,盐汤送下。
补中益气汤(方见飧泻)
人参 石菖蒲 麦门冬(去心) 远志(去心) 川芎 当归(酒洗) 乳香 朱砂(水飞,各一钱)
苣胜丹

- 五迟《幼科心法要诀》
- 五迟《医述》
- 五迟、五软《中医儿科学》
- 五迟《医宗金鉴》
- 五迟五硬五软《张氏医通》
- 五迟《中医词典》
- 五臭《中医词典》
- 五迟《中医名词词典》
- 五处《针灸大成》
- 五朝《医述》
- 五处《中医词典》
- 五常政大论篇《疡医大全》
- 五处《针灸学》
- 五常政大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 五畜《中医词典》
- 五常政大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五畜药解《服食导饵》
- 五常政大论《素问悬解》
- 五喘恶候《中医词典》
- 五常《中医词典》
- 五刺《黄帝内经太素》
- 五常《中医名词词典》
- 五刺《中医名词词典》
- 五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五刺《中医词典》
- 五柴胡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 五刺应五脏《针灸素难要旨》
- 五藏生成篇《黄帝内经·素问》
- 五刺应五脏论《针灸大成》
- 五藏九窍《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五大《中医词典》
《幼科心法要诀》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疳证门
- 吐证门
- 泻证门
- 卷四
- 感冒门
- 瘟疫门
- 暑证门
- 霍乱门
- 痢疾门
- 疟疾门
- 咳嗽门
- 喘证门
- 卷五
- 痰证门
- 疝证门
- 淋证门
- 头痛门
- 腹痛门
- 黄胆门
- 水肿门
- 腹胀门
- 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