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黄帝内经·素问》书籍目录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经言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有余不足,补泻于荣输,余知之矣。此皆荣卫之倾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余愿闻邪气之在经也,其病人何如?取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

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

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

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

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帝曰:候气奈何?

岐伯曰: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在。

故曰:方其来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泻之。

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此之谓也。

故曰: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谓也。

不可挂以发者,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此之谓也。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

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逆而刺之,温血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

帝曰:善。然真邪以合,波陇不起,候之奈何?

岐伯曰: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减者,审其病脏以期之。

不知三部者,阴阳不别,天地不分;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调之中府,以定三部,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脉之处,虽有大过且至,工不能禁也。

诛罚无过,命曰大惑,反乱大经,真不可复,用实为虚,以邪为真,用针无义,反为气贼。夺人正气,以从为为逆,荣卫散乱,真气已失。邪独内着,绝人长命,予人天殃,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长。

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攻正,绝人长命。

邪之新客来也未有定处,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逢而泻之,其病立已。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黄帝内经·素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黄帝内经·素问》书籍目录
  1. 离合真邪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2. 离合真邪论《素问悬解》
  3. 离合真邪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4. 离卦用九·坎卦用六《养生导引秘籍》
  5. 离合真邪论篇《疡医大全》
  6. 离卦《医理真传》
  7. 离合真邪说《普济方·针灸》
  8. 离骨丹取牙《奇效简便良方》
  9. 离合真邪说《卫生宝鉴》
  10. 离鬲草《证类本草》
  11. 离魂门(三则)《辨证录》
  12. 离别焦虑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3. 离魂异疾《奇方类编》
  14. 狸肉《医学入门》
  15. 离魂症《中医词典》
  16. 狸肉《饮食须知》
  17. 离火廓《中医词典》
  18. 狸鸠丸《苏沈良方》
  19. 离火义《思考中医》
  20. 狸骨知母散《备急千金要方》
  21. 离经脉《中医名词词典》
  22. 狸骨《名医别录》
  23. 离经脉《丹医秘授古脉法》
  24. 狸骨《证类本草》
  25. 离经脉《中医词典》
  26. 狸骨《本草衍义》
  27. 离经之血未净《凌临灵方》
  28. 狸骨《新修本草》
  29. 离睛《中医词典》
  30. 狸骨《本草经集注》
  31. 离廓《中医词典》

《黄帝内经·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