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黄帝内经·素问》书籍目录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肋;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膝。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黄帝内经·素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黄帝内经·素问》书籍目录
  1. 金匮真言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2. 金匮真言论《素问悬解》
  3. 金匮真言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4. 金匮真言论《素问悬解》
  5. 金匮真言论篇《疡医大全》
  6. 金匮玉函要略综概《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7. 金匮枳术汤《医宗金鉴》
  8. 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序《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9. 金匮枳术汤《删补名医方论》
  10. 金匮要略序(出赵本.)《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11. 金匮枳术汤《张氏医通》
  12. 金匮要略方论原序《金匮悬解》
  13. 金癞《中医词典》
  14. 金匮要略方论序《金匮要略方论》
  15. 金癞《解围元薮》
  16. 金匮肾着汤《时病论歌括新编》
  17. 金劳黄《中医词典》
  18. 金匮肾气丸论《侣山堂类辩》
  19. 金类《活幼心书》
  20. 金匮肾气丸方《临症验舌法》
  21. 金类 玉类 石类 卤石类《本草从新》
  22. 金匮肾气丸《瘴疟指南》
  23. 金棱藤《证类本草》
  24. 金匮肾气丸《奇方类编》
  25. 金理《中医词典》
  26. 金匮肾气丸《医学心悟》
  27. 金莲稳步膏《仁术便览》
  28. 金匮肾气丸《目经大成》
  29. 金良美咳嗽吐红潮热左胁不能卧《孙文垣医案》
  30. 金匮肾气丸《冯氏锦囊秘录》
  31. 金铃散《明目至宝》

《黄帝内经·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