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
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
心脉满大,癎瘈筋挛;肝脉小急,癎瘈筋挛;肝脉惊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瘖,不治自己。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肝肾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
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癎厥,二阳急为惊。
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
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膈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暗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暗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
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
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寒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
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
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
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
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垒发死。
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脏菀热,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
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 大奇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大奇论《素问悬解》
- 大气《中医名词词典》
- 大奇论《素问悬解》
- 大气《中医词典》
- 大七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大气论(附律一条)《医门法律》
- 大七气汤《仁术便览》
- 大气入脏《中医词典》
- 大七气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大气下陷《医学衷中参西录》
- 大朴散《医方考》
- 大气下陷兼小便不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大平胃泽兰丸《备急千金要方》
- 大气下陷身冷《医学衷中参西录》
- 大皮莲《滇南本草》
- 大气陷兼疝气《医学衷中参西录》
- 大疱性皮肤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大气陷兼消食《医学衷中参西录》
- 大疱性类天疱疮《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大气氧含量的变迁《动脉粥样硬化》
- 大疱性类疱疮《皮肤性病学》
- 大气运动图说《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大疱性角膜病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大前胡汤《备急千金要方》
- 大疱性鼓膜炎《耳鼻咽喉外科学》
- 大钱麻《滇南本草》
- 大疱性鼓膜炎《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大羌活汤《医方考》
- 大衄《血证论》
- 大羌活汤《仁术便览》
《黄帝内经·素问》
- 《黄帝内经》简介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 《黄帝内经·素问》
-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阴阳离合篇第六
- 阴阳别论篇第七
-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 五藏生成篇第十
-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 热论篇第三十一
- 刺热篇第三十二
-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 疟论篇第三十五
- 刺疟篇第三十六
-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 咳论篇第三十八
-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 腹中论篇第四十
-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 风论篇第四十二
- 痹论篇第四十三
- 痿论篇第四十四
- 厥论篇第四十五
-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 脉解篇第四十九
- 刺要论篇第五十
-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 针解篇第五十四
-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 骨空论篇第六十
-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 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 示从容论第七十六
-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