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吉凶论
面为诸阳聚会之所,其部位各有所属。欲识痘出之吉凶,须按部位验之,则立判矣。如额属心位,自印堂以上,发际以下,至日月两角,若先见点,先作浆,先结靥者,皆恶候也。以心为君主,义不受邪,先见于是位者,乃毒发于心,故非吉兆也。左颊属肝,右颊属肺。若两颊先见红点,磊落分明者吉;如相聚成块地界不清,肉体肿硬者凶。盖肝藏魂,肺藏魄,枭毒侵犯,则魂魄将离,安望其有生意乎?颏下属肾,自承浆以至两颐,先见点、先灌、先靥者吉。诚以此位虽系肾部,而三阴三阳之脉,皆聚于此,先发先灌先靥者,乃阴阳和畅,故可治也。至若鼻属脾脏,位在中央,所最忌者,准头先出与先靥也。盖脾土荣养于四脏,若毒发于脾,是脾败矣。脾败则四脏亦随之而败;即缠绵时日,亦不过苟延性命而已。夫耳为肾窍,又少阳相火之脉行耳前后。故凡耳叶先见红点者,乃火毒燔灼,难以扑灭,非吉象也。最可喜者,口唇四围先出先灌先靥也。以阳明之脉侠口环唇,胃与大肠主之,多气多血之处,无物不受,故主吉也。此脏腑部位之要,须详察于平时,庶能权宜于临证也。
面部吉凶图(图)

- 面部吉凶论《痘疹心法要诀》
- 面部吉凶论《医宗金鉴》
- 面部七图《婴童类萃》
- 面部分五脏病证《古今医统大全》
- 面部气色举症《丹台玉案》
- 面部分位《脉诀汇辨》
- 面部浅层的动脉《人体解剖学》
- 面部二行左右十穴《针灸大全》
- 面部浅层的静脉《人体解剖学》
- 面部定位图解《银海指南》
- 面部浅层和腮腺肌区的解剖步骤与方法《人体解剖学》
- 面部第四行《秘传眼科龙木论》
- 面部容貌《百病自测》
- 面部第三行《秘传眼科龙木论》
- 面部三行左右十穴《针灸大全》
- 面部第二行《秘传眼科龙木论》
- 面部色泽《百病自测》
- 面部的神经《人体解剖学》
- 面部神情《百病自测》
- 面部察色应病歌《古今医统大全》
- 面部四行左右十穴《针灸大全》
- 面部察色秘旨《幼科推拿秘书》
- 面部望色辨证门主论《疡医大全》
- 面部扁平疣《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面部位见证歌《古今医统大全》
- 面部八卦之图《冯氏锦囊秘录》
- 面部五色吉凶杂述篇《形色外诊简摩》
- 面部八卦图诀《疡医大全》
- 面部五位歌《针灸大成》
- 面部八卦吉凶法《冯氏锦囊秘录》
- 面部五脏部位《儿科萃精》
《痘疹心法要诀》
-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42年
- 卷一
- 痘原
- 出痘形证
- 痘出五脏形证
- 痘主部位
- 痘形顺逆
- 痘色顺逆
- 痘证老嫩
- 痘证疏密
- 辨形神声气饮食之虚实
- 辨气血虚实证
- 辨表证虚实
- 辨里证虚实
- 辨阳热证
- 辨阴寒证
- 辨虚实寒热误治
- 禀赋顺逆险
- 天时顺逆险
- 人事顺逆险
- 发热顺证
- 发热险证
- 发热逆证
- 发热证治
- 见点顺证
- 见点险证
- 见点逆证
- 见点证治
- 起胀顺证
- 起胀险证
- 起胀逆证
- 起胀证治
- 灌浆顺证
- 灌浆险证
- 灌浆逆证
- 灌浆证治
- 收靥顺证
- 收靥险证
- 收靥逆证
- 收靥证治
- 结痂落痂顺证
- 结痂落痂险证
- 结痂落痂逆证
- 结痂落痂证治
- 卷二痘形并证治门
- 面部吉凶论
- 蒙头
- 抱鬓
- 蒙
- 锁眼
- 抱鼻
- 锁口
- 锁唇
- 托腮
- 锁项
- 披肩
- 聚背
- 攒胸
- 断桥
- 缠腰
- 囊腹
- 鳞坐
- 囊球
- 抱膝
- 无根
- 蛇皮
- 蚕种
- 燕窝
- 鼠迹
- 叠钱
- 环珠
- 浮萍
- 蟹爪
- HT沙
- 血泡
- 水泡
- 肉肿疮不肿
- 干枯
- 铺红
- 根窠无晕
- 皮薄浆嫩
- 空壳无浆
- 痘顶塌陷
- 灰陷、白陷
- 紫陷、黑陷
- 板黄
- 倒靥
- 痘疔
- 挑痘疔法
- 卷三痘中杂证(上)
- 卷四痘中杂证(下)
- 卷四男妇年长出痘门
- 卷四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