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
热少汗微营卫畅,太过须防阴液亡,自汗不止保元剂,盗汗夜热六黄汤。
【注】卫气乃护卫皮肤,固守津液,使不走泄者也。痘证见此,是痘毒之火由里达表,干于卫气,腠理疏,故汗出矣。初见有微汗者,是荣卫通畅,毒从汗解,实良候也。但汗为血液,太过则阴液必亡,须紧防之。如起胀后大汗不止,未行浆,恐不能灌;既行浆,恐不能靥;既靥,尤恐气血虚脱,最为可畏。自汗为阳虚,急于敛汗,以保元汤主之;盗汗为阴虚,急于降火,以当归六黄汤主之。
水煎服。
【方歌】阳虚汗出用保元,人参黄 浮麦甘,广桂枝同白芍药,敛汗实腠此为先。
水煎服。

- 汗《痘疹心法要诀》
- 汗《脉因证治》
- 汗《也是山人医案》
- 汗《幼科释谜》
- 汗《外科选要》
- 汗《冷庐医话》
- 汗《盘珠集胎产症治》
- 汗《周慎斋遗书》
- 汗《针灸聚英》
- 汗《医经原旨》
- 汗斑《急救广生集》
- 汗《古今医案按》
- 汗斑方《奇方类编》
- 汗《古今医案按》
- 汗斑门主方《疡医大全》
- 汗《顾松园医镜》
- 汗斑门主论《疡医大全》
- 汗《张聿青医案》
- 汗斑神效方《扁鹊心书》
- 汗《医碥》
- 汗斑证《古今医统大全》
- 汗《医碥》
- 汗瘢《奇效简便良方》
- 汗《临证指南医案》
- 汗病《证治汇补》
- 汗《张氏医通》
- 汗病《读医随笔》
- 汗《张氏医通》
- 汗不出《普济方·针灸》
- 汗《证治准绳·幼科》
- 汗不出《针灸资生经》
《痘疹心法要诀》
-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42年
- 卷一
- 痘原
- 出痘形证
- 痘出五脏形证
- 痘主部位
- 痘形顺逆
- 痘色顺逆
- 痘证老嫩
- 痘证疏密
- 辨形神声气饮食之虚实
- 辨气血虚实证
- 辨表证虚实
- 辨里证虚实
- 辨阳热证
- 辨阴寒证
- 辨虚实寒热误治
- 禀赋顺逆险
- 天时顺逆险
- 人事顺逆险
- 发热顺证
- 发热险证
- 发热逆证
- 发热证治
- 见点顺证
- 见点险证
- 见点逆证
- 见点证治
- 起胀顺证
- 起胀险证
- 起胀逆证
- 起胀证治
- 灌浆顺证
- 灌浆险证
- 灌浆逆证
- 灌浆证治
- 收靥顺证
- 收靥险证
- 收靥逆证
- 收靥证治
- 结痂落痂顺证
- 结痂落痂险证
- 结痂落痂逆证
- 结痂落痂证治
- 卷二痘形并证治门
- 面部吉凶论
- 蒙头
- 抱鬓
- 蒙
- 锁眼
- 抱鼻
- 锁口
- 锁唇
- 托腮
- 锁项
- 披肩
- 聚背
- 攒胸
- 断桥
- 缠腰
- 囊腹
- 鳞坐
- 囊球
- 抱膝
- 无根
- 蛇皮
- 蚕种
- 燕窝
- 鼠迹
- 叠钱
- 环珠
- 浮萍
- 蟹爪
- HT沙
- 血泡
- 水泡
- 肉肿疮不肿
- 干枯
- 铺红
- 根窠无晕
- 皮薄浆嫩
- 空壳无浆
- 痘顶塌陷
- 灰陷、白陷
- 紫陷、黑陷
- 板黄
- 倒靥
- 痘疔
- 挑痘疔法
- 卷三痘中杂证(上)
- 卷四痘中杂证(下)
- 卷四男妇年长出痘门
- 卷四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