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靥证治
浆足苍老顶微焦,渐次收靥不须疗,太迟太速皆非吉,须辨虚毒湿火条。浆清皮嫩为虚象, 赤溃臭毒热淆,浆水浸渍湿淫胜,靥速窠燥火煎熬。
【注】浆至充足,其色苍老,痘顶微焦,循次收靥,皆收靥顺证,不须疗治也。太迟者,谓当靥不靥也。太速者,谓不当靥而靥也。皆非吉痘,然当辨其所属,或不足、或毒盛、或属湿饮、或属火盛,须按证治之。如浆清皮嫩,此属不足难敛也。 赤溃臭,此属毒盛敛也。浆水浸渍。此属湿盛难敛也。靥速窠燥,此属火盛难敛早也。治者须详辨之。
回浆饮
皮嫩浆清收敛迟,此证当从不足医,回浆参苓白术草,首乌白芍炙黄 。
【注】痘至收敛之时,当靥不靥,皮嫩浆薄,现证身凉、手足冷、二便不实者,此原气不足虚证也。宜用回浆饮补之,助其收结。
回浆饮
人参 黄 (蜜炙) 白茯苓 白术(土炒) 何首乌(炙) 白芍(炒) 甘草(炙)
引用煨姜,水煎服。
赤溃臭因毒盛,大连翘饮诸热清,柴芩归芍车栀草,翘蒡荆防蝉滑通。
【注】痘当收敛之时,有因毒盛而难敛者,更现证 肿而赤,溃烂而臭,通身大热,烦渴不宁,此毒瓦斯太盛之故也。须用大连翘饮以解之。
大连翘饮
连翘(去心) 防风 牛蒡子(炒研) 荆芥 黄芩 当归 蝉蜕 柴胡 滑石 栀子 赤芍 车前子 木通 甘草(生)
引加灯心,水煎服。
遍体浸渍出水浆,证属湿饮在脾乡,除湿赤苓猪通泽,薄桂苍防白术羌。
【注】痘当收敛之时,有因湿盛而不得敛者。其现证轻则有孔漏浆;重则遍体溃烂,肚腹胀,小便短,皆湿饮为患也。须用除湿汤以利之,湿除而痘自靥矣。
除湿汤
羌活 苍术(米泔水浸,炒) 防风 赤苓 猪苓 泽泻 白术(土炒) 木通 薄桂
引加生姜、灯心,水煎服。
靥速皆因是火伤,遍体窠燥异寻常,清毒归芍连丹草,翘蒡通花生地黄。
【注】痘不当收敛之时,忽一时收敛者,更现证周身窠粒干燥,口渴发热,烦急不宁,此毒火壅盛之故也。宜用清毒散主之。
清毒散
生地 赤芍 连翘(去心) 金银花 牛蒡子(炒研) 木通 黄连 当归 丹皮 甘草(生)
水煎服。

- 收靥证治《痘疹心法要诀》
- 收靥证治《证治准绳·幼科》
- 收靥证治歌(共十五首,又一十六方)《幼幼集成》
- 收靥证治《医宗金鉴》
- 收靥证治歌括《冯氏锦囊秘录》
- 收靥险证《痘疹心法要诀》
- 收靥治法《寿世保元》
- 收靥险证《医宗金鉴》
- 收靥诸论《冯氏锦囊秘录》
- 收靥顺证《痘疹心法要诀》
- 收引《中医名词词典》
- 收靥顺证《医宗金鉴》
- 收引《中医词典》
- 收靥时备用诸药《冯氏锦囊秘录》
- 收澡丝汤法《古今医统大全》
- 收靥三朝证治例《古今医鉴》
- 收治法《石室秘录》
- 收靥三朝顺逆险《冯氏锦囊秘录》
- 收痔散《外科传薪集》
- 收靥三朝决生死例《古今医鉴》
- 手《预防医学》
- 收靥三朝方药例《古今医鉴》
- 手、足皮纹的综合诊断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收靥逆证《痘疹心法要诀》
- 手背刺激线(又称八邪线)《手穴手纹诊治》
- 收靥逆证《医宗金鉴》
- 手背发《外科启玄》
- 收靥门杂症变症《冯氏锦囊秘录》
- 手背发《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收靥吉凶《证治准绳·幼科》
- 手背热《中医词典》
《痘疹心法要诀》
-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42年
- 卷一
- 痘原
- 出痘形证
- 痘出五脏形证
- 痘主部位
- 痘形顺逆
- 痘色顺逆
- 痘证老嫩
- 痘证疏密
- 辨形神声气饮食之虚实
- 辨气血虚实证
- 辨表证虚实
- 辨里证虚实
- 辨阳热证
- 辨阴寒证
- 辨虚实寒热误治
- 禀赋顺逆险
- 天时顺逆险
- 人事顺逆险
- 发热顺证
- 发热险证
- 发热逆证
- 发热证治
- 见点顺证
- 见点险证
- 见点逆证
- 见点证治
- 起胀顺证
- 起胀险证
- 起胀逆证
- 起胀证治
- 灌浆顺证
- 灌浆险证
- 灌浆逆证
- 灌浆证治
- 收靥顺证
- 收靥险证
- 收靥逆证
- 收靥证治
- 结痂落痂顺证
- 结痂落痂险证
- 结痂落痂逆证
- 结痂落痂证治
- 卷二痘形并证治门
- 面部吉凶论
- 蒙头
- 抱鬓
- 蒙
- 锁眼
- 抱鼻
- 锁口
- 锁唇
- 托腮
- 锁项
- 披肩
- 聚背
- 攒胸
- 断桥
- 缠腰
- 囊腹
- 鳞坐
- 囊球
- 抱膝
- 无根
- 蛇皮
- 蚕种
- 燕窝
- 鼠迹
- 叠钱
- 环珠
- 浮萍
- 蟹爪
- HT沙
- 血泡
- 水泡
- 肉肿疮不肿
- 干枯
- 铺红
- 根窠无晕
- 皮薄浆嫩
- 空壳无浆
- 痘顶塌陷
- 灰陷、白陷
- 紫陷、黑陷
- 板黄
- 倒靥
- 痘疔
- 挑痘疔法
- 卷三痘中杂证(上)
- 卷四痘中杂证(下)
- 卷四男妇年长出痘门
- 卷四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