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原
麻为正疹亦胎毒,毒伏六腑感而出,初发之状有类痘,形尖渐密不浆殊。始终调护须留意,较痘虽轻变化速。
【注】疹非一类,有瘙疹、瘾疹、温疹。盖皆非正疹也,惟麻疹则为正疹。亦胎元之毒,伏于六腑,感天地邪阳火旺之气,自肺、脾而出,故多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泪汪汪,两胞浮肿。身热二三日或四五日,始见点于皮肤之上,形如麻粒,色若桃花,间有类于痘大者,此麻疹初发之状也。形尖疏稀,渐次稠密,有颗粒而无根,晕微起泛而不生浆,此麻疹见形之后,大异于痘也。须留神调治,始终不可一毫疏忽。较之于痘虽稍轻,而变化之速则在顷刻也。

- 疹原《痘疹心法要诀》
- 疹原《专治麻痧初编》
- 疹躁妄狂乱《专治麻痧初编》
- 疹原《医宗金鉴》
- 疹证《专治麻痧初编》
- 疹原《麻疹阐注》
- 疹证治《幼幼集成》
- 疹余毒之病《审视瑶函》
- 疹症门(三则)《辨证录》
- 疹隐不出《奇效简便良方》
- 疹治合时《麻疹备要方论》
- 疹饮水《专治麻痧初编》
- 疹子不出证治《专治麻痧初编》
- 疹饮食《专治麻痧初编》
- 疹子不治证《专治麻痧初编》
- 疹痒疥癣部《本草易读》
- 疹子出后证治《专治麻痧初编》
- 疹痒《经验麻科》
- 疹子出见证治《专治麻痧初编》
- 疹咽痛《专治麻痧初编》
- 疹子轻重不治证《专治麻痧初编》
- 疹形色《专治麻痧初编》
-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疹吐泻《专治麻痧初编》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急诊医学》
- 疹涕《专治麻痧初编》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扭转型室速《急诊医学》
- 疹奇验方《急救广生集》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疹期《专治麻痧初编》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百病自测》
《痘疹心法要诀》
-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42年
- 卷一
- 痘原
- 出痘形证
- 痘出五脏形证
- 痘主部位
- 痘形顺逆
- 痘色顺逆
- 痘证老嫩
- 痘证疏密
- 辨形神声气饮食之虚实
- 辨气血虚实证
- 辨表证虚实
- 辨里证虚实
- 辨阳热证
- 辨阴寒证
- 辨虚实寒热误治
- 禀赋顺逆险
- 天时顺逆险
- 人事顺逆险
- 发热顺证
- 发热险证
- 发热逆证
- 发热证治
- 见点顺证
- 见点险证
- 见点逆证
- 见点证治
- 起胀顺证
- 起胀险证
- 起胀逆证
- 起胀证治
- 灌浆顺证
- 灌浆险证
- 灌浆逆证
- 灌浆证治
- 收靥顺证
- 收靥险证
- 收靥逆证
- 收靥证治
- 结痂落痂顺证
- 结痂落痂险证
- 结痂落痂逆证
- 结痂落痂证治
- 卷二痘形并证治门
- 面部吉凶论
- 蒙头
- 抱鬓
- 蒙
- 锁眼
- 抱鼻
- 锁口
- 锁唇
- 托腮
- 锁项
- 披肩
- 聚背
- 攒胸
- 断桥
- 缠腰
- 囊腹
- 鳞坐
- 囊球
- 抱膝
- 无根
- 蛇皮
- 蚕种
- 燕窝
- 鼠迹
- 叠钱
- 环珠
- 浮萍
- 蟹爪
- HT沙
- 血泡
- 水泡
- 肉肿疮不肿
- 干枯
- 铺红
- 根窠无晕
- 皮薄浆嫩
- 空壳无浆
- 痘顶塌陷
- 灰陷、白陷
- 紫陷、黑陷
- 板黄
- 倒靥
- 痘疔
- 挑痘疔法
- 卷三痘中杂证(上)
- 卷四痘中杂证(下)
- 卷四男妇年长出痘门
- 卷四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