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哕
痘疮干哕病势沉,毒热上逆正难禁,实热橘皮竹茹剂,虚寒丁香柿蒂神。
【注】干哕者,有声无物,其声重大而长,属阳明胃经也。缘毒热上逆所致。又有胃气不足,不能容受,复有寒邪客于胃中,使胃气不能中主,上行而哕也。热者,橘皮竹茹汤主之;寒者,丁香柿蒂汤主之。
橘红 半夏(姜制) 麦门冬(去心) 枇杷叶(姜炙) 甘草(生) 竹茹 赤苓 人参
引用芦根,水煎服。
【方歌】橘皮竹茹汤如神,专医胃热呕逆频,橘半麦冬枇杷草,竹茹赤苓与人参。
水煎服。

- 干哕《痘疹心法要诀》
- 干哕《医宗金鉴》
- 干晦如猪肝色舌《中医词典》
- 干黄《中医词典》
- 干霍乱《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临床基础检验学》
- 干霍乱《圣济总录》
- 干化学检查与显微镜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 干霍乱《中医词典》
- 干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临床基础检验学》
- 干霍乱《医宗金鉴》
- 干喉风《中医词典》
- 干霍乱《儿科萃精》
- 干葛粥《保健药膳》
- 干霍乱《奇效简便良方》
- 干葛《冯氏锦囊秘录》
- 干霍乱《奇效简便良方》
- 干咯散《是斋百一选方》
- 干霍乱《奇效简便良方》
- 干疳《证治准绳·幼科》
- 干霍乱《幼科心法要诀》
- 干疳《幼幼新书》
- 干霍乱《温热暑疫全书》
- 干疳《中医词典》
- 干霍乱《慈幼便览》
- 干风《解围元薮》
- 干霍乱《金匮钩玄》
- 干风《解围元薮》
- 干霍乱(即绞肠痧)《症因脉治》
- 干风《解围元薮》
- 干霍乱(俗名绞肠沙。)《顾松园医镜》
《痘疹心法要诀》
-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42年
- 卷一
- 痘原
- 出痘形证
- 痘出五脏形证
- 痘主部位
- 痘形顺逆
- 痘色顺逆
- 痘证老嫩
- 痘证疏密
- 辨形神声气饮食之虚实
- 辨气血虚实证
- 辨表证虚实
- 辨里证虚实
- 辨阳热证
- 辨阴寒证
- 辨虚实寒热误治
- 禀赋顺逆险
- 天时顺逆险
- 人事顺逆险
- 发热顺证
- 发热险证
- 发热逆证
- 发热证治
- 见点顺证
- 见点险证
- 见点逆证
- 见点证治
- 起胀顺证
- 起胀险证
- 起胀逆证
- 起胀证治
- 灌浆顺证
- 灌浆险证
- 灌浆逆证
- 灌浆证治
- 收靥顺证
- 收靥险证
- 收靥逆证
- 收靥证治
- 结痂落痂顺证
- 结痂落痂险证
- 结痂落痂逆证
- 结痂落痂证治
- 卷二痘形并证治门
- 面部吉凶论
- 蒙头
- 抱鬓
- 蒙
- 锁眼
- 抱鼻
- 锁口
- 锁唇
- 托腮
- 锁项
- 披肩
- 聚背
- 攒胸
- 断桥
- 缠腰
- 囊腹
- 鳞坐
- 囊球
- 抱膝
- 无根
- 蛇皮
- 蚕种
- 燕窝
- 鼠迹
- 叠钱
- 环珠
- 浮萍
- 蟹爪
- HT沙
- 血泡
- 水泡
- 肉肿疮不肿
- 干枯
- 铺红
- 根窠无晕
- 皮薄浆嫩
- 空壳无浆
- 痘顶塌陷
- 灰陷、白陷
- 紫陷、黑陷
- 板黄
- 倒靥
- 痘疔
- 挑痘疔法
- 卷三痘中杂证(上)
- 卷四痘中杂证(下)
- 卷四男妇年长出痘门
- 卷四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