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方
加姜、枣煎。
麻黄(一钱) 甘草(一钱) 黄芩(二钱) 苍术(二钱) 石膏(一钱半)滑石(一钱半) 豆豉(十粒)
加葱、姜煎。
羌活(一钱半) 防风(一钱半) 细辛(五分) 苍术(二钱半) 白芷(一钱) 川芎(一钱) 黄芩(一钱) 生地(一钱) 甘草(一钱)
葳蕤(二钱半) 麻黄(五分) 白薇(五分) 青木香(五分) 羌活(五分) 杏仁(五分) 川芎(五分) 甘草(五分) 石膏(一钱半) 菊花(一钱半)
白水煎。
羌活 防风 细辛 苍术 白术 川芎 黄芩 生地 甘草 防己 知母 独活 黄连
白水煎。
人参 茯苓 甘草 枳壳 桔梗 柴胡 前胡 羌活 独活 川芎 薄荷
加生姜煎。
吴氏达原饮
槟榔(二钱) 浓朴(一钱) 草果仁(五分) 知母(一钱) 黄芩(一钱)芍药(一钱) 甘草(五分)
白水煎。
加生姜、大枣煎。
加生姜、大枣、水酒各半煎。
加姜、枣煎。
人参(一钱半) 白术(一钱半) 柴胡(二钱) 白芍(一钱半) 白茯苓(一钱半)
白水煎。若脉微弱,口渴心烦,加麦冬、五味子。若烦,口苦,心下痞,加黄连、枳实。若不眠,加竹茹。
加生姜煎。
大黄(四钱,酒洗) 芒硝(二钱) 浓朴(二钱) 枳实(一钱)
白水煎。
大黄(四钱) 浓朴(一钱) 枳实(一钱)
白水煎。
大黄(三钱,酒浸) 芒硝(二钱) 甘草(一钱)
白水煎。
石膏 知母 甘草 人参
加粳米煎。
大黄(三钱) 芒硝(二钱) 浓朴(一钱半) 枳实(一钱) 甘草(一钱)人参(一钱半) 当归(二钱)
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
新汲井水煎。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白水煎。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新汲井水煎。
麻黄 石膏 甘草
加生姜、大枣煎。
桂枝 芍药 甘草 黄芩
加生姜、大枣煎。
黄芩 芍药 甘草
加大枣煎。
先煮栀子,后入香豉,白水煎。
白水煎。
黄连 半夏 栝蒌实
先煎栝蒌实,后内二味,白水煎。
导赤泻心汤
黄连(酒洗) 黄芩(酒洗) 山栀(姜汁炒黑) 滑石(飞) 知母(盐酒拌)犀角(镑) 甘草(生) 人参 麦冬(去心) 茯苓(各一钱)
加灯心、生姜、大枣煎。
白水煎。
滑石(六钱) 甘草(一钱)
研细末,井水或灯心汤调。
柴葛解肌汤(捶法,加石膏一钱。)
加姜、枣煎。
吴氏三消饮
槟榔 浓朴 草果 知母 葛根 芍药 甘草 羌活 黄芩 柴胡 大黄
加姜、枣煎。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陈皮 半夏
加姜、枣煎。
归脾汤(一方无白芍。)
加桂元肉、姜、枣煎。
苍术(一钱,炒) 白术(五分,炒) 黄 (一钱半) 人参(三分) 茯苓(三分) 黄连(一分,炒) 黄柏(二分,酒炒) 甘草(二分) 陈皮(五分) 猪苓(二分) 泽泻(五分) 升麻(二分) 柴胡(一分) 五味子(九粒) 神曲(二分,炒) 麦冬(二分)当归(二分,酒洗) 生地黄(二分)
白水煎。
柴胡(一钱) 大黄(二钱) 枳实(一钱) 黄芩(一钱) 半夏(一钱) 白芍(一钱)
加生姜三钱,大枣一钱煎。
吴氏清燥养荣汤
知母 天花粉 当归身 白芍 甘草 生地(汁) 陈皮
加灯心煎。
人参 白术(炒) 黄 (蜜炙) 炙草 陈皮 当归 升麻(蜜炙) 柴胡(炒)
加姜、枣煎。
黄柏 黄芩 黄连 栀子 淡豆豉 麻黄 石膏
加生姜、大枣、细茶煎。热服。
防风 大黄 当归 芍药 芒硝 荆芥 麻黄 栀子 连翘 甘草 桔梗 石膏 滑石 薄荷 黄芩 白术 川芎
加生姜、葱白煎。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甘草 薄荷
加煨姜煎。
共为末,熟水或韭水调。量虚实服,或用搐鼻。
葛根 芍药 知母 川芎
加葱白、生姜煎。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加姜、枣煎。
吴氏承气养荣汤
知母 当归 芍药 生地黄 大黄 枳实 浓朴
加姜煎。
芒硝 大黄(酒浸) 山栀 连翘 黄芩(酒炒) 甘草 薄荷
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
白水煎。
大黄 芒硝 甘草 桃仁 桂枝
白水煎。
茵陈 大黄 栀子
白水煎。
吴氏举斑汤
白芍(一钱) 当归(一钱) 升麻(五分) 白芷(七分) 柴胡(七分) 穿山甲(二钱,炙黄)
加姜煎。
犀角 生地 丹皮 芍药
白水煎。
三黄泻心汤(《汤液论》有黄芩,《保命集》有甘草。)
大黄 川黄连
以麻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滓,温服。
大腹皮 紫苏 藿香 甘草 桔梗 陈皮 茯苓 苍术 浓朴 半夏曲 白芷
加姜、枣。
桔皮半夏汤
陈皮 半夏
加生姜煎。
人参 半夏 麦冬 甘草 竹叶 石膏
加粳米、生姜煎。
半夏 人参 白蜜
以水和药,蜜扬之二百四十遍,再煎。
白水煎。
大枣十枚,煮汤。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石膏 知母 甘草
加粳米。
即白虎汤加苍术
白虎举斑汤
石膏 知母 甘草 人参
白水煎。
大黄(二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为末)
先煮大黄,去滓,内芒硝,煮一、二沸,内甘遂末,温服。
大黄(八两) 芒硝 葶苈(炒) 杏仁(去皮尖,各半升)
合研取弹大一丸,别捣甘遂末一钱,白蜜二合,煮服。
水蛭(三十,猪脂熬黑) 虻虫(三十,去头、足、翅) 桃仁(三十,去皮尖,研) 大黄(四两,酒浸)
白水煎。
人参 茯苓 当归 熟地 白术 甘草 白芍 川芎
加姜、枣煎。
葛根芩连汤
葛根 黄连 黄芩 甘草
白水煎。
麻仁(二升) 芍药(半升) 大黄(一斤,去皮) 枳实(一斤) 浓朴(一尺,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炼蜜丸。
生地(四两,酒洗) 人参(五钱) 元参(五钱,炒) 丹参(五钱,炒)茯神(五钱) 桔梗(五钱) 远志(五钱,去心,炒) 枣仁(一两,炒) 五味子(一两,炒) 天冬(一两,去心,炒) 麦冬(一两,去心,炒) 当归(一两,酒洗) 柏子仁(一两,炒去油)
蜜丸,朱砂为衣,灯心汤下。
荆芥 防风 柴胡 羌活 独活 前胡 川芎 枳壳 人参 甘草 桔梗 茯苓(等分)
加薄荷叶煎。
人参 茯苓 甘草 前胡 柴胡 羌活 独活 桔梗 枳壳 川芎
加陈仓米、生姜煎。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加姜、枣煎。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加姜、枣煎。
附子 白术 白茯苓 白芍 人参
白水煎。
吴氏安神养血汤
茯神 枣仁 当归 远志 桔梗 芍药 地黄 陈皮 甘草
加龙眼肉煎。
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大枣、饴糖煎。
黄芩 黄连 人参 桔红 元参 甘草 桔梗 柴胡 薄荷 连翘 鼠粘子 板蓝根 马屁勃 白僵蚕 升麻
白水煎。
吴氏蒌贝养荣汤
白水煎。
吴氏柴胡养荣汤
柴胡 黄芩 陈皮 甘草 花粉 当归 白芍 生地 知母
加生姜、大枣煎。
吴氏柴胡清燥汤
柴胡 黄芩 陈皮 甘草 花粉 知母
加生姜、大枣煎。
吴氏人参养荣汤
人参 麦冬 辽五味 地黄 归身 白芍 知母 陈皮 甘草
白水煎。
吴氏参附养荣汤
当归(一钱) 白芍(一钱) 生地(三钱) 人参(一钱) 附子(七分,炮) 炒干姜(一钱)
白水煎。
犀角(上) 大青(中) 元参(中) 甘草(下) 升麻(中) 黄连(中)黄芩(中) 黄柏(下) 山栀(中)
水二钟,煎一钟。
柴葛五苓散
柴胡 葛根 茯苓 泽泻 猪苓 白术 桂枝

- 诸方《广瘟疫论》
- 诸方《医效秘传》
- 诸方论(外科理例 下)《古今医统大全》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方目(伤寒药方)《古今医统大全》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方一十五首《外台秘要》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风《千金翼方》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风《景岳全书》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风《备急千金要方》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风《医学纲目》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风《普济方·针灸》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风《普济方·针灸》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风《古今医鉴》
- 诸方《痰火点雪》
- 诸风《卫生易简方》
- 诸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诸风《急救广生集》
- 诸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诸风《急救良方》
- 诸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诸风部《神应经》
- 诸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诸风部《疡医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