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说

《吴医汇讲》书籍目录

三焦有形、无形之说,越人、华佗、王冰、东垣皆曰有名无形;余则或言无状,或言有形,纷纭无定。愚意当以无形之说为是,非若五藏五府各自成形,可以定其象也。《营卫生会篇》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三焦定论也。以其无形,故举功用之相似者以比拟之也。雾、类乎气,《决气篇》所谓“若雾露之溉”是也。考沤、渎二字之义,沤、渍也,渐也,渐渍之使柔烂也。则沤者状“腐熟水谷”之义,谓渐渍以化也。渎、浊也,通也,所以通垢浊也。则渎者状分别清浊,即“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之义也。其“三焦”字义,亦属无形,盖火灼则焦,火即是气,以少阳为相火,即取“焦”字之义也。上、中、下、有分司之任,故曰“三”也。《营卫生会篇》云∶“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又云∶“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五味篇》云∶“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细玩《经》文,曰“出于胃上口”,“出上焦之后”,曰“成下焦”,曰“胃之两焦”,皆见无形体之意焉。而细绎《经》旨,即营、卫之气所从出,其职司功用,莫非气之所为,故《中藏经》曰∶“总领五藏六府、营卫经络、左右上下之气也。”至《本藏篇》有浓、薄、缓、急、直、结之说者,孙东宿谓五藏、五府、五行,正配合者也,独三焦无合,故附膀胱而言,非谓三焦有物如是也。若《论勇篇》理纵、理横之说,不过言其人之躯壳上下通体如此,故以“三”字贯之,而借“焦”字助语成辞,与《五味篇》所云“胃之两焦”句法相仿耳。再以《背俞篇》五焦、七焦之文观之,则三焦纵横之句,亦可不必拘泥矣。使必以无形之说为误,岂越人、华佗其才智反在后人下耶?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吴医汇讲》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吴医汇讲》书籍目录
  1. 三焦说《吴医汇讲》
  2. 三焦说《医学实在易》
  3. 三焦说《医学三字经》
  4. 三焦水道膀胱津液论《读医随笔》
  5. 三焦统论《圣济总录》
  6. 三焦手少阳之脉《经络考》
  7. 三焦虚《药症忌宜》
  8.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中医词典》
  9. 三焦虚寒《中医名词词典》
  10.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脉经》
  11. 三焦虚实《备急千金要方》
  12. 三焦实热《中医名词词典》
  13. 三焦虚实病候《寿世保元》
  14. 三焦实《药症忌宜》
  15. 三焦痈《中医词典》
  16. 三焦散《博济方》
  17. 三焦痈《医宗金鉴》
  18. 三焦膀胱受病发少腹肿不得小便《针灸甲乙经》
  19. 三焦痈《外科心法要诀》
  20. 三焦秘《中医词典》
  21. 三焦有名无形辨《景景医话》
  22. 三焦脉论《备急千金要方》
  23. 三焦有水气《圣济总录》
  24. 三焦脉病论二首《外台秘要》
  25. 三焦俞《针灸大成》
  26. 三焦论赘言《吴医汇讲》
  27. 三焦俞《中医词典》
  28. 三焦论《古今医彻》
  29. 三焦俞《针灸学》
  30. 三焦客热卧嘻嘻《痰火点雪》
  31. 三焦与包络合为表里《普济方·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