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宜博览论

《吴医汇讲》书籍目录

病有常变,治亦有常变,无不备载于书中,固在乎人之善于取裁也。然而世人之病,不独变端莫测,谈非容易,更有证出希奇,人难习见,当此时也,将束手而待毙那,抑漫然而尝试耶?载籍极博,奇妙不少,试举一二言之。辛亥春、元墓坟丁沈长观∶大肠头忽出寸许,痛苦难忍,干则退落,又出又落,二十日余,如是者三次,就治于外科,始有称为肛者,继则莫能治之。一日赴城中王士林家求治,士林曰∶此名“截肠”,病出于夏子益《怪疾奇方》,此时尚可治之,再出再落,则不可救矣。令以臀坐浸于芝麻油内,再日饮麻于汁数盏,不数日而愈。夫夏子益书,今已无传,不过散见于《本草纲目》,王子留心及此,其博记可知。又巳亥岁春,有泰兴县人缨志文,被讼管押,骤然周身发泡,流水皮HT,毫无空隙,即行毙命,尸属具控,奉抚臬各宪调发苏州府审办,郡侯杨公,转行府医学翁公查议,是否毒发,有无此疮?

翁公以系内科,请饬外科查覆,阖郡外科,皆无以对。翁公偶过寒斋,谈及此事,余曰∶曾见彭用光《普济良方》载有“虏疮”,云建武中南阳击虏所得,与此证情形悉合,须以蜜煎升麻拭摩,若不即疗,数日必死等语,《纲目》蜂蜜注中亦有是说,翁即借去此书,并即申明于内科医生唐立三家借得,签呈详覆而定案,于是县差之罪得雪,设使是时苟无此书,几成冤狱矣。又庚戍冬,南营高姓女,两足指忽青黑紫烂,不知痛痒,渐延至跗胫踝间,请治于外科多人,有云脱疽者,有云落脚伤寒者,并有推为冤业症者,咸称不治,及邀葑门陆凤翼视之,云∶“此不成为病,止服温通气血之剂,外用腊槽煎洗,不数日可愈”,果如其言。众皆异之,余于附近视症,闻之亦异,后遇陆子询其故,答曰∶“诊其脉,惟稍涩,余无病象,并问其素常裹足过紧,因知此症不过血脉受寒,冰凝不运,于是肌肉溃烂耳。”此乃切问精详,又不张大显功,殊可钦也。又丙午春、有海门人王潮患病,延医张胜林用桂、附等药,病已渐轻,换医陈若山,因王潮面带赤色,身不恶寒,用犀角等味凉药,越日即死。其父王德甫殴伤陈若山身死,奉臬宪常公提至省城审办,因余有府医学之任,下余辨议,余以《伤寒论》少阴病,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一条,与此案前医所用之药相符;又景岳《寒热真假篇》云,凡真热本发热,而假热亦发热,其病亦为面赤躁烦等证,昧者见之,便认为热,妄投寒凉,下咽必毙等语,又与服犀角等药越日即死相符。其为陈若山误治而死无疑,详覆定案,于是王德甫痛于殴医,罪得轻减。又巳酉岁、表甥陆灌园患疟半年,大肉尽削,后变黄疽,继而两膝肿痛,大如鹤膝,两股腑 皆青黑,痛甚而冰冷,又上下牙龈红肿,形如榴子,色若涂殊,日渐溃烂,满口热如火烙,舌亦红紫而痛,汤粥难下,病势可危,遍请外科图治,皆云下部阴寒,上焦火亢,殊为棘手,余索不谙外科,亦同声无措。一日延山塘刘玉如来,云此一症也,名曰“青腿牙疳”,载于《御纂医宗金鉴》,如方调治而愈。夫《医宗金鉴》人所应读之书也,延过外科数码,无人或识,惟刘于知之,多见其有学也。即此五病,失治则死,得治则生,一死一生,出乎医手,由是观之,书可不览哉!览可不博哉!司人性命者,岂仅粗知经络、药性、脉诀、汤头,遂可云胜任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吴医汇讲》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吴医汇讲》书籍目录
  1. 医宜博览论《吴医汇讲》
  2. 医钥再版序《中医之钥》
  3. 医宜识字论《医原》
  4. 医钥彭医师自序《中医之钥》
  5. 医以力学为先《侣山堂类辩》
  6. 医药学术团体及其活动《中国医学通史》
  7. 医易《类经图翼》
  8. 医药文献的整理《中国医学通史》
  9. 医易义《类经图翼》
  10. 医药行业的GMP《医院药学》
  11. 医易与外气疗法《气功外气疗法》
  12. 医药扶持《养老奉亲书》
  13. 医用磁流体《理疗学》
  14. 医药丛书《中医词典》
  15. 医用计量单位的换算系数《医院药学》
  16. 医药博士《中医词典》
  17. 医用微量元素参考数据表《医院药学》
  18. 医学指南总诀二首《医经国小》
  19. 医有彻始彻终之理《医学心悟》
  20. 医学正传后再叙《医学正传》
  21. 医愈郎《中医词典》
  22. 医学哲学《中国医学通史》
  23. 医源性传播《预防医学》
  24. 医学源流《医学三字经》
  25. 医源性疾病防制《预防医学》
  26. 医学源流《万病回春》
  27. 医源因素《中医儿科学》
  28. 医学渊源论《医学源流论》
  29. 医院常用食物及水果含水量《病历书写规范》
  30. 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医学遗传学基础》
  31. 医院的任务与组织结构《基础护理学》

《吴医汇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