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有余便是火解
昔贤有云∶“气有余,便是火。”此当专以病气立论。若元气有不足,而无有余者也,何则?气化于精,精生于水谷,故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饥则气怯而倦怠,若饮食适宜,起居有节,始得元气充流,一昼一夜,正合一万三千五百息,为人身之常度,故圣人御气,如持至宝,非以气之易于不足乎?自夫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外侵营卫经府,阻塞正气流行出入之道,遂致腠理闭塞,胸腹痞满,二便不通,种种显病气有余之象,而元气已形内馁之机,医者但当察其所因,如风则用和,寒则用汗之类,即不致化火,而元气复矣。若治不中要,病气留着,则六者皆可化火,即热病为伤寒之类,而病机十九条,属热者多是也,故曰气有余便是火。即七情之病,亦莫不然,如喜太过,则喜气有余而心火炽,怒太过,则怒气有余而肝火炎,此尤当从脏气之阴阳虚实而调剂之,若执是说以往,不曰破气降气,即曰清火泻火,吾恐少火生气,一伤则俱伤,一败而难复,非卫生之道也,岂古人立言之旨哉!

- 气有余便是火解《吴医汇讲》
- 气有余便是火《中医词典》
- 气俞《中医词典》
- 气有余便是火《中医名词词典》
- 气郁《中医名词词典》
- 气有所结发瘤瘿《针灸甲乙经》
- 气郁《中医词典》
- 气有九论《医学传心录》
- 气郁《张聿青医案》
- 气有度败证《达摩洗髓易筋经》
- 气郁《石室秘录》
- 气由脏发《中医词典》
- 气郁《明医指掌》
- 气由脏发《中医名词词典》
- 气郁食滞哕证《余无言医案》
- 气壅喉痹《中医词典》
- 气郁吐血《中医词典》
- 气痈喉闭《中医词典》
- 气郁脘痛《中医词典》
- 气痈《中医词典》
- 气郁胁痛《中医词典》
- 气瘿候《诸病源候论》
- 气郁胁痛论《医旨绪余》
- 气瘿方一十首《外台秘要》
- 气郁胸痛治验二案《一得集》
- 气瘿《中医外科学》
- 气郁眩晕《中医词典》
- 气瘿《扁鹊心书》
- 气郁血崩《中医词典》
- 气瘿《丁甘仁医案》
- 气郁血滞经闭《竹林女科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