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审象论

《脉诀汇辨》书籍目录

夫证之不齐,莫可端倪,而尽欲以三指洞其机,则戛戛乎难之矣。语云,胸中了了,指下难明。

此深心体认,不肯自欺之言。然脉虽变化无定,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应于指下,又自有确乎不易之理。思之思之,鬼神将通之耳。一曰,比类以晰其似。所以明相类之脉,比其类而合之,辨其异而分之,鲜不决之疑矣。如迟之与缓,似乎同也,而迟则一息三至,脉小而衰;缓则一息四至,脉大而徐。沉之于伏,似乎同也,而沉则轻举则无,重按乃得;伏则重按亦无,推筋乃见。数、紧、滑,似乎同也,而数则来往急迫,呼吸六至;紧则左右弹指,状如切绳;滑则往来流利,如珠圆滑。浮、虚、芤,似乎同也,而浮则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虚则举之迟大,按之则无;芤则浮沉可见,中候则无。濡之与弱,似乎同也,而濡则细软而浮;弱则细微而沉。微之与细,似乎同也,而微则不及于细,若有若无,状类蛛丝;细则稍胜于微,应指极细,状比一线。弦、长,似乎同也,而弦则状如弓弦,端直挺然而搏指;长如长竿,过于本位而不搏指。短与动,似乎同也,而短为阴脉,无头无尾,其来迟滞;动为阳脉,无头无尾,其来数滑。洪之与实,似乎同也,而洪则状如洪水,盛大满指,重按稍减;实乃充实,应指有力,举按皆然。牢之与革,似乎同也,而牢则实大而弦,牢守其位;革则虚大浮弦,内虚外急。促、结、涩、代,似乎同也,而促则急促,数时暂止;结为凝结,迟则暂止,涩则迟短涩滞,至至带止,三五不调;代则动而中止,不能自还,止数有常,非暂之比。一曰,对举以明相反之脉。有可因此而悟彼,令阴阳不乱也。如浮、沉者,脉之升降也。以察阴阳,以分表里;浮法天为轻清,沉法地为重浊也。迟、数者,脉之急慢也。脉以四至为平,如见五至,必形气壮盛,或闰以太息,(五至。)皆为无 之象。不及为迟,太过为数。迟阴在脏,数阳在腑。数在上为阳中之阴,在下为阴中之阳。迟在上为阳中之阴,在下为阴中之阳。虚、实者,脉之刚柔也。皆以内之有余不足,故咸以按而知。长、短者,脉之盈缩也。长有见于尺寸,有通于三部,短只见于尺寸。盖必质于中而后知。过于中为长,不及于中为短。滑、涩者脉之通滞也。千金曰∶“滑者血多气少,血多故流利圆滑。涩者气多血少,血少故艰涩而散。”洪、微者,脉之盛衰也。血热而盛,气随以溢,满指洪大,冲涌有余,故洪为盛。气虚而寒,血随以涩,应指而细,欲绝非绝,故微为衰。紧、缓者,脉之张弛也。紧为寒伤营血,脉络激搏,若风起水涌,又如切绳转索。缓为风伤卫气,营血不流,不能疾速。数见关上,形如豆大,厥厥动摇,异于他部者,动也。藏于内不见其形,脉在筋下者,伏也。结、促者,脉之阴阳也。阳甚则促,脉疾而时止。阴甚则结,脉徐而时止。至于代、牢、弦、革、芤、濡、细、弱八脉,则又不可对举也。《三因》尽为偶名,不知既非,一阴一阳,宁必过凿乎!经曰,前大后小,前小后大。来疾去徐,来徐去疾,去不盛来反盛。乍大乍小,乍长乍短,乍数乍疏。是二二脉偶见也,不可不知。一曰,辨兼至者。所以明相互之脉。大抵脉独见为证者鲜,合众脉为证者多,姑举一二,以例其余。如似沉、似伏,实、大、弦、长之合为劳极;软、浮细之合为濡之类是也。合众脉之形为一证者,如浮、缓为不仁;浮、滑为饮;浮、洪、大而长为风眩颠疾之类是也。有二合脉有三四合脉者,然又有一脉独见而为病亦多者,如浮为风,又为虚,又为气,此一脉之证合也。一曰察平脉以定其常。所以明本部之脉,而治无病之候。未能精稔,将有无病妄药之弊矣。如足厥阴肝脉弦细而长,足少阴肾脉沉实而滑,足太阴脾脉沉软而缓,足少阳胆脉弦大而浮,足阳明胃脉浮长而缓,足太阳膀胱脉洪滑而长,手少阴心脉洪大而散,手太阴肺脉浮涩而短,手厥阴心包络脉浮大而散,手少阳三焦脉洪大而急,手阳明大肠脉浮短而滑,手太阳小肠脉洪大而紧。一曰,准时令者所以见四时之变其状,各自不同,脉与之应也。十二月大寒至二月春分为初之气,厥阴风木主令,经曰,厥阴之至其脉弦。春分至小满为二之气,少阴君火主令,经曰,少阴之至其脉钩。小满至六月大暑为三之气,少阳相火主令,经曰,少阳之至大而浮。大暑至八月秋分为四之气,太阴湿土主令,经曰,太阴之至其脉沉。秋分至十月小雪为五之气,阳明燥金主令,经曰,阳明之至短而涩。小雪至十二月大寒为六之气,太阳寒水主令,经曰,太阳之至大而长。一曰,察真藏脉者。所以明不治之脉与决短期。往而不返,如水之流;止而不扬,如杯之覆。使其在肺,则上而微茫下而断绝,无根萧索。使其在肾,则解散而去,欲藏无入,去如解索,弹搏而来,所藏尽出,来如弹石。在命门右肾与左肾同,但内藏相火,故其绝也,忽尔静中一跃,如虾之游,如鱼之翔,火欲绝而忽焰之象也。使其在膀胱,则泛滥不收,至如涌泉,以其藏津液而为州都之官,故绝形如此。凡斯六者皆脉中至为吃紧之处,况有象可求学者精勤,则熟能生巧,三指多回春之德矣。若不揣者,乃妄图形象,弄巧成拙,最为可笑。夫脉理渊微,须心领神会,未可以言求,而可以图标乎!如脉之浮沉、大小、长短、弦细,犹可图也,如迟数、结促,亦何从描画乎!欲学岐黄精蕴,而为纸上筌蹄,是又执形象而趋于愚妄者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脉诀汇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脉诀汇辨》书籍目录
  1. 审象论《脉诀汇辨》
  2. 审微《褚氏遗书》
  3. 审形色《厘正按摩要术》
  4. 审天时可种不可种《儿科萃精》
  5. 审穴《中医词典》
  6. 审声(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7. 审音论《幼科推拿秘书》
  8. 审平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9. 审证《医述》
  10. 审平《中医词典》
  11. 审症秘论《银海精微》
  12. 审内证用药《集验背疽方》
  13. 审症虚实诀《寿世保元》
  14. 审苗窍《儿科萃精》
  15. 审症应验口诀《银海精微》
  16. 审苗窍《中医词典》
  17. 审治处方《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18. 审苗窍《中医名词词典》
  19. 渖唇《中医词典》
  20. 审脉《医医小草》
  21. 《经络全书》
  22. 审机(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23. 《中医名词词典》
  24. 审机《中医词典》
  25. 《中医词典》
  26. 审候歌《小儿推拿广意》
  27. 《疡医大全》
  28. 审方书《针灸资生经》
  29. 《医述》
  30. 审方书《普济方·针灸》
  31. 《证治准绳·幼科》

《脉诀汇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