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痰逆不思食方论第三
夫水饮停积,结聚为痰,人皆有之。少者不能为害,多则成病,妨害饮食,乃至呕逆。
妊娠之病,若呕逆甚者,伤胎也。原疾之由,皆胃气不调或风冷乘之,冷搏于胃,故成斯病也。亦恶阻之一端。
□
治妊娠恶阻,心中愦闷,虚烦吐逆,头目昏眩,四肢怠堕,百节烦疼,痰逆呕吐,嫌闻食气,好啖咸酸,恶寒汗出,羸极黄瘦,多卧多起,不进饮食。妊妇有痰,必生阻病。《千金》以半夏茯苓汤以对之,此思邈处方之妙也。若孕妇羸弱,胎孕不牢,则动必成咎。全在医者相人强弱以投之,又何虑焉?
半夏(一两,泡十次,别切,炒令黄) 生姜(五两) 茯苓 熟地黄(各三两) 橘红北细辛 人参 芍药 紫苏 川芎(各一两) 苦梗 甘草(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兼服茯苓丸。《局方》与崔氏无紫苏、细辛;有旋复花一两。有客热烦渴,口疮,去橘皮、细辛,加前胡、知母各三两。腹冷下痢者,去地黄加炒桂心二两。胃中虚热,大便秘,小便赤涩,加大黄三两,去地黄加黄芩一两。然半夏虽能动胎,若炒过则无妨。
□
半夏(泡洗七次,炒黄) 陈皮(各二两半) 白茯苓(二两) 缩砂仁(一两) 甘草(四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姜十片,枣一个,乌梅半个,煎至七分,食前温服。
□
治妊娠阻病,心中烦闷,头目晕重,憎闻食气,吐逆吐痰,烦闷颠倒,四肢重弱,不自胜持,服之即效。要先服半夏茯苓汤两剂后,服此药。
赤茯苓 人参 桂心 干姜 半夏(泡洗七次,炒黄) 橘红(各一两) 白术 葛根 甘草枳壳(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米饮吞下五十丸,日三服。一方有麦门冬。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糖、桃、李、雀肉、酢等。《肘后》只五味,云妊娠忌桂。《千金》同。
疗妊娠心胸支满,痰逆,不思饮食。茯苓散。
□
赤茯苓 前胡 白术 紫苏叶(各一两) 半夏 麦门冬 人参 大腹皮(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方无大腹皮、人参;有大腹子、槟榔。
疗妊娠呕吐不食,兼吐痰水。
上切,以水二盏,煮取七合,空心热服。
疗妊娠心膈气滞,呕吐,不下饮食,心神虚烦,四肢少力。
枇杷叶 半夏 麦门冬 人参 甘草(各半两) 诃子肉 藿香(各一两) 赤茯苓 枳壳陈皮(各三分)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方无大枣、诃子.□
疗妇人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
上细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不瘥,频服。忌羊肉、饧、酢等物。
《古今录验》疗妊娠不欲食,或吐,春月所宜服柴胡方。
□
甘草 柴胡(各二两) 麻黄(一两) 食茱萸(半两) 大枣(十二个)
上细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日三。疗食噫醋,除热下气,所宜多与上同。但秋、夏去茱萸,加枸杞一升;六月加小麦一升,石膏三两;秋去石膏,加甘草一两;九月去麻黄,加干姜一两;十月加川芎三分。忌海藻、菘菜。

- 妊娠痰逆不思食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妊娠痰候《诸病源候论》
- 妊娠痰饮《圣济总录》
- 妊娠瘫痪《竹林女科证治》
- 妊娠调护法《女科切要》
- 妊娠瘫痪《中医词典》
- 妊娠统论《圣济总录》
- 妊娠胎痿燥候《诸病源候论》
- 妊娠头痛《竹林女科证治》
- 妊娠胎萎燥属于所禀怯弱《女科经纶》
- 妊娠吐衄《竹林女科证治》
- 妊娠胎萎燥《中医词典》
- 妊娠吐泻腹疼《傅青主女科》
- 妊娠胎萎燥《圣济总录》
- 妊娠吐血《中医词典》
- 妊娠胎痛用地黄当归汤倍熟地《女科经纶》
- 妊娠吐血《冯氏锦囊秘录》
- 妊娠胎死腹中候《诸病源候论》
- 妊娠吐血《女科精要》
- 妊娠胎水肿满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妊娠吐血《女科指掌》
- 妊娠胎水属气壅成湿《女科经纶》
- 妊娠吐血分证用药之法《女科经纶》
- 妊娠胎水属胞中蓄水《女科经纶》
- 妊娠吐血候《诸病源候论》
- 妊娠胎上逼心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妊娠吐血衄血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妊娠胎气不长属脾胃饮食减少《女科经纶》
- 妊娠吐血属脏腑有伤气逆于上《女科经纶》
- 妊娠胎逆作喘属于火《女科经纶》
- 妊娠吞酸秘方《华佗神方》
《妇人大全良方》
- 作者:陈自明 朝代:南宋·嘉熙元年 年份:公元1237年
- 《妇人良方》序
- 识别修制药物法度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 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
- 妇人中风不语方论第四
- 妇人风痹手足不随方论第五
- 妇人中风自汗方论第六
- 妇人臂痛方论第七
- 妇人贼风偏枯方论第八
- 妇人偏风口方论第九
- 妇人血风心神惊悸方论第十
- 妇人风邪颠狂方论第十二
- 妇人飞尸血厥方论第十三
- 卷之四
- 妇人血风身体骨节疼痛方论第一
- 妇人血风白虎历节走疰方论第二
- 妇人血风瘾疹瘙痒方论第三
- 妇人虚风头目眩晕及心眩方论第四
- 妇人血风头痛方论第五
- 妇人项筋强痛方论第六
- 妇人腰痛方论第七
- 妇人腰脚痛方论第八
- 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妇人热劳方论第一
- 妇人客热方论第二
- 妇人寒热方论第三
- 寡妇寒热如疟方论第四
- 妇人恶寒方论第五
- 妇人血风烦闷方论第六
- 妇人血风攻脾不能食方论第七
- 妇人梦与鬼交方论第八
- 妇人伤寒伤风方论第九
- 妇人热入血室方论第十
- 妇人咳嗽方论第十一
- 妇人咳嗽用温药方论第十二
- 妇人劳嗽方论第十三
- 妇人喘满方论第十四
- 妇人风痰方论第十五
- 妇人心胸嘈杂方论第十六
- 卷之七
- 妇人呕吐方论第一
- 妇人霍乱方论第二
- 妇人鼻衄方论第五
- 妇人吐血方论第六
- 妇人癖诸气方论第七
- 妇人疝瘕方论第八
- 妇人八瘕方论第九
- 妇人腹中瘀血方论第十
- 妇人症痞方论第十一
- 妇人食症方论第十二
- 妇人积年血症块方论第十三
- 妇人血气心痛方论第十四
- 妇人血气心腹疼痛方论第十五
- 妇人血气小腹疼痛方论第十六
- 妇人两胁胀痛方论第十七
- 妇人心腹胀满方论第十八
- 卷之八
- 妇人淋沥小便不通方论第一
- 妇人脬转不得小便方论第二
- 妇人小便数方论第三
- 妇人遗尿失禁方论第四
- 妇人小便出血方论第五
- 妇人大便不通方论第六
- 妇人风入肠间或秘或利方论第七
- 妇人泄泻方论第八
- 妇人协热下利方论第九
- 妇人滞下方论第十
- 妇人痢后呕哕方论第十一
- 妇人大便下血方论第十二
- 妇人痔方论第十三
- 妇人脱肛候方论第十四
- 妇人阴肿方论第十五
- 妇人阴痒方论第十六
- 妇人阴冷方论第十七
- 妇人阴挺出下脱方论第十八
- 妇人阴中生疮方第十九
- 女人伤丈夫头痛方第二十
- 女人交接辄血出痛方第二十一
- 女人交接他物伤方第二十二
- 小户嫁痛方第二十三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五
- 妊娠泄泻方论第一
- 妊娠下痢赤白及黄水方论第二
- 妊娠大小便不通方论第三
- 妊娠小便不通方论第四
- 妊娠子淋方论第五
- 妊娠尿血方论第七
- 妊娠胎水肿满方论第八
- 妊娠腹内钟鸣方第九
- 龚颜德孕痈方第十
- 妊娠不语论第十一
- 妊娠伤食方论第十二
- 妊娠脏躁悲伤方论第十三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
- 卷之十九
- 产后乍见鬼神方论第一
- 产后脏虚心神惊悸方论第二
- 产后心惊中风方论第三
- 产后中风恍惚方论第四
- 产后所下过多虚极生风方论第五
- 产后虚汗不止方论第六
- 产后冒闷汗出不识人方论第七
- 产后汗出多而变方论第八
- 中风口噤角弓反张方论附
- 产后中风方论第九
- 郭稽中产后中风方论
- 产后中风筋脉四肢挛急方论第十
- 产后热闷气上转为香港脚方论第十一
- 卷之二十
- 产后遍身疼痛方论第一
- 产后腰痛方论第二
- 产后恶露不绝方论第三
- 产后恶露不下方论第四
- 产后余血上抢心痛方论第五
- 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方论第六
- 产后儿枕心腹刺痛方论第七
- 产后小腹疼痛方论第八
- 产后寒疝方第九
- 产后两胁胀满气痛方论第十
- 产后积聚症块方论第十一
- 产后血瘕方论第十二
- 产后余血奔心烦闷方论第十三
- 卷之二十一
- 卷之二十二
- 产后伤寒方论第一
- 产后头痛方论第二
- 产后咳嗽方论第三
- 产后喉中气急喘促方论第四
- 产后口鼻黑气起及鼻衄方论第五
- 产后咳噫方论第六
- 产后血崩方论第七
- 产后月水不调方论第八
- 产后月水不通方论第九
- 产后四肢浮肿方论第十
- 产后腹痛及泻利方论第十一
- 产后赤白痢疾及虚羸气痢方论第十二
- 卷之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