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必用》论经病第七
初虞世云∶女子十四,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下,故令有子。天癸者,物之自然。
月者,以月至;经者,有常也。其来不可过与不及、多与少,反此皆谓之病。不行犹甚,百疾生焉。血既不能滋养百体,则发落面黄,身羸瘦。血虚则发热,故身多热。水不足则燥气燔,燥气燔则金受邪,金受邪则肺家嗽,嗽则为肺痈、肺痿必矣。医见经不行,则用虻虫、水蛭等行血药,见热则用除热诸寒药,实出妄意。就中不行,以药行之,为害滋大。经水枯竭,则无以滋养,其能行乎?譬犹索万金于乞丐之人,虽捶楚并下,不可得也。但服以养气益血诸药,天癸自行。又有一种妇人盛实,月经瘀闭,利之则行。自有证候,学人宜审焉。
□
治血脉不通。
当归 穿山甲(灰炒) 蒲黄(各半两,炒) 辰砂(一钱)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研停,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如不吃酒,薄荷、醋汤亦可。
□
治心膈迷闷,腹脏撮痛,气急气闷,月信不通等疾。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服后以食压之。大忌生冷、油腻等物。若产后诸疾,用炒姜、酒调下。(以上出《妇人经验方》)
《救急》疗妇人月经不调,或一月不来,或隔月不来,或多或少,脐下绞痛,面色痿黄,四体虚吸,羸瘦不能食方。
当归 川牛膝 牡丹皮 桃仁(各一两半) 大黄 芎 土瓜根 芍药 朴硝 桂心虻虫(去翅足,炒) 水蛭(各半两,炒)
上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五服。忌如常法。
疗月经不通,腹中痛。(见《产宝方》)
牛膝(六分) 大黄 桃仁(去皮尖、双仁,炒) 细辛(各五分) 川芎 当归(各四两) 水蛭(三分,糯米炒黄)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下。
治月水不通。(出《梅师方》,已试有验)
治妇人经候不来数月,脐腹 痛,或有一块上下相拄,饮食减少,腹满恶心,大便秘涩者,宜服《局方》北亭丸。用石菖蒲、马鞭草煎汤送下三、四十丸,两服必通。
□
治女人月经瘀闭,月候不来,绕脐寒疝痛彻,及产后血气不调,腹中生瘕,结而不散,及症瘕等病。
干漆(杵碎,炒令大烟出,烟头青白,如此一时久) 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焙。各一两)
上为末,以生地黄汁一升入二味药末,银石器内慢火熬,俟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饮或温酒下二丸,日再。勿妄加,病去止药。
□
治妇人血脏虚竭,或积瘀血,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时作腹痛,腰胯重疼,攻刺小腹紧硬,及室女月经不通,并宜服之。
红花 当归尾 紫葳 牛膝 甘草 苏木(捶碎细锉,各二两) 白芷 桂心(各一两半) 赤芍药(九两) 刘寄奴(去梗,五两)
上为细末。空心热酒调三钱服,食前临卧再服。若血久不行,浓煎红花酒调下。孕妇休服。一名凌霄花散。
□
治妇人月经不调,肌肉黄瘁,胁下积气结硬,时发刺痛,渐成劳状。(出《博济方》)
鳖甲(去裙,醋炙) 桂心 三棱(醋煮,急炒) 牡丹皮 牛膝(去苗,炒) 诃子肉琥珀 大黄(煨) 土瓜根 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
上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煎桃仁汤送下十五丸。破血症、气块尤妙。
□
治月水不调,阻滞不通。(出《博济方》)
大黄(炮) 朴硝 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各二两) 虻虫(一两,去足翅,炒黑用)
上为细末,用醋五升入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可丸。丸如梧桐子大,当日晚不须吃食,五更初以温酒吞下一丸。至明日午际,取下如赤豆汁,或似鸡肝、虾蟆衣。其病下了,即一丸分作二服,未下再服,候鲜红即住服。仍以调气汤散补之。

- 《养生必用》论经病《妇人大全良方》
- 《养生必用》方《妇人大全良方》
- 《养生要集》《中医词典》
- 《养老奉亲书》《中医词典》
- 《养生要集》《中医词典》
- 《养老奉亲书》《中医词典》
- 《养生月览》《中医词典》
- 《养病庸言》《中医词典》
- 《养生月览》《中医词典》
- 《养病庸言》《中医词典》
- 《养性延命录》《中医词典》
- 《疡医证治准绳》《中医词典》
- 《养性延命录》《中医词典》
- 《疡医证治准绳》《中医词典》
- 《药盦医案》《中医词典》
- 《疡医大全》《中医词典》
- 《药盦医案》《中医词典》
- 《疡医大全》《中医词典》
- 《药按》《中医词典》
- 《疡科选粹》《中医词典》
- 《药按》《中医词典》
- 《疡科选粹》《中医词典》
- 《药材学》《中医词典》
- 《疡科心得集》《中医词典》
- 《药材学》《中医词典》
- 《疡科心得集》《中医词典》
- 《药材资料汇编》《中医词典》
- 《疡科纲要》《中医词典》
- 《药材资料汇编》《中医词典》
- 《疡科纲要》《中医词典》
- 《药歌》(并引)眉山苏子瞻撰《苏沈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
- 作者:陈自明 朝代:南宋·嘉熙元年 年份:公元1237年
- 《妇人良方》序
- 识别修制药物法度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 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
- 妇人中风不语方论第四
- 妇人风痹手足不随方论第五
- 妇人中风自汗方论第六
- 妇人臂痛方论第七
- 妇人贼风偏枯方论第八
- 妇人偏风口方论第九
- 妇人血风心神惊悸方论第十
- 妇人风邪颠狂方论第十二
- 妇人飞尸血厥方论第十三
- 卷之四
- 妇人血风身体骨节疼痛方论第一
- 妇人血风白虎历节走疰方论第二
- 妇人血风瘾疹瘙痒方论第三
- 妇人虚风头目眩晕及心眩方论第四
- 妇人血风头痛方论第五
- 妇人项筋强痛方论第六
- 妇人腰痛方论第七
- 妇人腰脚痛方论第八
- 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妇人热劳方论第一
- 妇人客热方论第二
- 妇人寒热方论第三
- 寡妇寒热如疟方论第四
- 妇人恶寒方论第五
- 妇人血风烦闷方论第六
- 妇人血风攻脾不能食方论第七
- 妇人梦与鬼交方论第八
- 妇人伤寒伤风方论第九
- 妇人热入血室方论第十
- 妇人咳嗽方论第十一
- 妇人咳嗽用温药方论第十二
- 妇人劳嗽方论第十三
- 妇人喘满方论第十四
- 妇人风痰方论第十五
- 妇人心胸嘈杂方论第十六
- 卷之七
- 妇人呕吐方论第一
- 妇人霍乱方论第二
- 妇人鼻衄方论第五
- 妇人吐血方论第六
- 妇人癖诸气方论第七
- 妇人疝瘕方论第八
- 妇人八瘕方论第九
- 妇人腹中瘀血方论第十
- 妇人症痞方论第十一
- 妇人食症方论第十二
- 妇人积年血症块方论第十三
- 妇人血气心痛方论第十四
- 妇人血气心腹疼痛方论第十五
- 妇人血气小腹疼痛方论第十六
- 妇人两胁胀痛方论第十七
- 妇人心腹胀满方论第十八
- 卷之八
- 妇人淋沥小便不通方论第一
- 妇人脬转不得小便方论第二
- 妇人小便数方论第三
- 妇人遗尿失禁方论第四
- 妇人小便出血方论第五
- 妇人大便不通方论第六
- 妇人风入肠间或秘或利方论第七
- 妇人泄泻方论第八
- 妇人协热下利方论第九
- 妇人滞下方论第十
- 妇人痢后呕哕方论第十一
- 妇人大便下血方论第十二
- 妇人痔方论第十三
- 妇人脱肛候方论第十四
- 妇人阴肿方论第十五
- 妇人阴痒方论第十六
- 妇人阴冷方论第十七
- 妇人阴挺出下脱方论第十八
- 妇人阴中生疮方第十九
- 女人伤丈夫头痛方第二十
- 女人交接辄血出痛方第二十一
- 女人交接他物伤方第二十二
- 小户嫁痛方第二十三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五
- 妊娠泄泻方论第一
- 妊娠下痢赤白及黄水方论第二
- 妊娠大小便不通方论第三
- 妊娠小便不通方论第四
- 妊娠子淋方论第五
- 妊娠尿血方论第七
- 妊娠胎水肿满方论第八
- 妊娠腹内钟鸣方第九
- 龚颜德孕痈方第十
- 妊娠不语论第十一
- 妊娠伤食方论第十二
- 妊娠脏躁悲伤方论第十三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
- 卷之十九
- 产后乍见鬼神方论第一
- 产后脏虚心神惊悸方论第二
- 产后心惊中风方论第三
- 产后中风恍惚方论第四
- 产后所下过多虚极生风方论第五
- 产后虚汗不止方论第六
- 产后冒闷汗出不识人方论第七
- 产后汗出多而变方论第八
- 中风口噤角弓反张方论附
- 产后中风方论第九
- 郭稽中产后中风方论
- 产后中风筋脉四肢挛急方论第十
- 产后热闷气上转为香港脚方论第十一
- 卷之二十
- 产后遍身疼痛方论第一
- 产后腰痛方论第二
- 产后恶露不绝方论第三
- 产后恶露不下方论第四
- 产后余血上抢心痛方论第五
- 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方论第六
- 产后儿枕心腹刺痛方论第七
- 产后小腹疼痛方论第八
- 产后寒疝方第九
- 产后两胁胀满气痛方论第十
- 产后积聚症块方论第十一
- 产后血瘕方论第十二
- 产后余血奔心烦闷方论第十三
- 卷之二十一
- 卷之二十二
- 产后伤寒方论第一
- 产后头痛方论第二
- 产后咳嗽方论第三
- 产后喉中气急喘促方论第四
- 产后口鼻黑气起及鼻衄方论第五
- 产后咳噫方论第六
- 产后血崩方论第七
- 产后月水不调方论第八
- 产后月水不通方论第九
- 产后四肢浮肿方论第十
- 产后腹痛及泻利方论第十一
- 产后赤白痢疾及虚羸气痢方论第十二
- 卷之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