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求子方论第四
《千金》论曰∶夫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血气不调,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是以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经曰∶妇人者,众阴所集,常与湿居。十四岁以上,阴气浮溢,百想经心,内伤五脏,外损姿颜,月水去留,前后交互;瘀血停凝,中道断绝。其中伤堕,不可具论。生熟二脏,虚实交错,恶肉内漏,气脉损竭。或饮食无度,损伤非一;或胎疮未愈,而合阴阳;或行步风来,便利于悬厕之上,风从下入,便成十二痼疾。所以妇人别立方也。若是四时节气为病、虚实冷热为患者,故与丈夫同也。唯怀胎、妊孕而挟病者,避其毒药耳。其杂病与丈夫同,则散在诸卷中,可得而知也。然而女子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染着坚牢,情不自抑,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差。故养生之家,特须教子女学此三卷妇人方,令其精晓,即于仓卒之秋,何忧畏也。夫四德者,女子立身之枢机;产育者,妇人性命之长务。若不通明于此,则何以免其横夭者哉!故传母之徒,亦不可不学。常宜缮写一本,怀挟随身,以防不意也。
又曰∶人之情性皆愿贤己,而疾不及人。至于学问,则随情逐物堕于事业,讵肯专一推求至理,莫不虚弃光阴,没齿无益。夫婚姻养育者,人伦之本,王化之基,圣人设教,备论厥旨,后生莫能精晓,临事之日,昏尔若愚,是则徒愿贤己而疾不及人之谬也。斯实不达贤己之趣,而妄徇虚声以终无用。今述求子之法,以贻后嗣。同志之士,或可览焉。
又论曰∶夫欲求子者,当先知夫妻本命五行相生,及与德合,并本命不在子休废死墓中者,则求子必得。若其本命五行相克,及与刑煞冲破,并在子休废死墓中者,则求子、子不可得,慎无措意。纵或得者,于后终亦累人。若其相生,并遇福德者,仍须根据法如方,避诸禁忌,则所诞儿子尽善尽美,难以具陈矣。
□
凡欲要儿子生,吉良日交会之,日常避丙丁及弦望、晦朔、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霹雳、天地昏冥,日月无光,虹霓地动,日月薄蚀。此时受胎,非止百倍损于父母,生子或喑哑、聋聩、顽愚、癫狂、挛跛、盲眇、多病短寿,不孝不仁。又避日月、火光、星辰之下,神庙佛寺之中,井灶、圊厕之侧,冢墓尸柩之傍,皆悉不可。夫交会如法,则有福德大智善人降托胎中,仍令父母性行调顺,所作和合,家道日隆,祥瑞兢集。若不如法,则有薄福愚痴恶人来托胎中,则令父母性行凶险,所作不成,家道日否,殃咎屡至。
虽生成长,家道灭亡。夫祸福之验,有如影响,此乃必然之理,何不再思之。
□
凡男女受胎,皆以妇人绝经一日、三日、五日为男,仍遇月宿在贵宿日。又以夜半后生气时泻精者,有子皆男,必寿而贤明高爵也。若以经绝后二日、四日、六日泻精者皆女。过六日皆不成子,又遇旺相日尤吉。
□
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
□
正月∶一日、六日、九日、十日、十一日、十二日、十四日、二十一日、二十四日、二十九日。
二月∶四日、七日、八日、九日、十日、十二日、十四日、十九日、二十二日、二十七日。
三月∶一日、六日、七日、八日、十日、十七日、二十日、二十五日。
四月∶三日、四日、五日、六日、八日、十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二日、二十八日。
五月∶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十二日、十三日、十五日、十六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
六月∶一日、三日、十日、十三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
七月∶一日、十一日、十六日、二十一日、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二十九日。
八月∶五日、八日、十三日、十八日、二十一日、二十二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
九月∶三日、六日、十一日、十六日、十九日、二十日、二十一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
十月∶一日、四日、九日、十四日、十七日、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二十二日、二十九日。
十一月∶一日、六日、十一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十七日、十九日、二十六日、二十九日。
十二月∶四日、九日、十二日、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十七日、二十日、二十七日。
若春合甲寅乙卯;夏合丙午丁巳;秋合庚申辛酉;冬合壬子癸亥。
与上件月宿日合者佳。论曰∶夫人求子者,服药须知次第,不可不知。其次第者,谓男服七子散,女服荡胞汤及坐导药,并服紫石门冬丸,则无不效矣。不知此者,得力鲜焉。
□
主丈夫风虚目暗,精气衰少,无子,补不足方。
牡荆子 五味子 兔丝子 车前子 菥 子 山药 石斛 熟地黄 杜仲 鹿茸 远志(各八分) 附子 蛇床子 川芎(各六分) 山茱萸 天雄(各五分) 桂心(十分) 白茯苓川牛膝 人参 黄 (各五分) 巴戟(十二分) 苁蓉(七分) 钟乳粉(八分)
上为细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不知,加至二匕,以知为度。忌生冷、醋滑、猪、鸡、鱼、蒜、油腻。不能饮者,蜜丸服亦佳。
一方加覆盆子二两。行房法一根据《素女经》。女人月信断一日为男,二日为女,三日为男,四日为女,以外无子。每日午时、夜半后行事生子吉,余时生子凶。
□
主丈夫阳气不足,不能施化,施化无成。
覆盆子 五味子(各二升) 菟丝子(一升) 白术(炒) 石斛(各三两) 麦门冬 天雄(各九两) 紫石英(二两) 桑寄生(四两)
上为细末,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素不能饮者,米饮调下。冷者去桑寄生,加细辛四两。阳事少而无子者,去石斛加槟榔十五个,良。
□
治妇人立身已来全不产育及断续久不产三十年者。
朴硝 牡丹皮 当归 大黄(蒸一饭久) 桃仁(各三两) 细辛 浓朴 苦梗 赤芍药人参 茯苓 桂心 甘草 川牛膝 陈皮(各二两) 附子(炮,一两半) 虻虫(炒焦,去翅足) 水蛭(炒,各六十枚)
上 咀,每服四大钱。酒、水合盏半,煎至六分,去滓温服。空心,日三服,夜一服。
少汗,必下积血及冷赤脓如小豆汁,斟酌不尽;若力弱大段不堪者,只一、二服止。然恶物不尽,不得药力,能服尽尽好,不尔着坐导药。
□
治妇人全不产,及断续服荡胞汤恶物不尽,用此方。
皂角(去皮、子,一两) 吴茱萸 当归 大黄(蒸) 晋矾(枯) 戎盐 川椒(各二两) 五味子 细辛 干姜(各三两。一方无茱萸,有葶苈子、苦瓤各三分)
上为细末,以绢袋盛,大如指,长三寸余,盛药满,系袋口,内妇人阴中。坐卧任意,勿行走,小便时去之,了后更安,一日一度。易新者必下清黄冷汁,汁尽止。若未见病出,亦可至十日安之。本为子宫有冷恶物,故令无子。但天阴冷则发疼痛,须候病出尽方已,不可中辍。每日早晚用苦菜煎汤熏洗。《外台秘要》云∶出《千金翼》。《千金方》无葶苈,有砒三分。《广济方》同。着药后一日,乃服紫石英丸。(方见后)
□
(又名紫石门冬丸)
紫石英 天门冬(各三两) 紫葳 牡蒙(各二两) 粉草(一两半) 桂心 川芎 卷柏乌头(炮) 熟地黄(干) 辛荑仁 禹余粮( ,醋淬) 当归 石斛(各三两) 乌贼骨 川牛膝 薯蓣(各六分) 桑寄生 人参 牡丹皮 干姜 浓朴 续断 食茱萸 细辛(各五分) 柏子仁(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吞下。渐加至五十丸,慎如药法。《经心录》同。
□
二味为末,取枣大纱囊盛,如小指长,内阴中。任务须去,任意卧着,避风冷。
《广济》疗无子,令子宫暖。内炙丸。
□
麝香(二分) 皂荚(去皮、子,酥炙,十分) 川椒(六分,炒出汗)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酸枣大,绵裹内产宫中,留少棉线出。觉生寒,不净、下多,即抽绵线出却。凡药一日一度换之。无问昼夜,皆内无所忌。
□
治妇人无子。知金州范罗言∶乞以此方试令妇人服之,至四十九日,如无子,请斩臣一家,以令天下。何德扬方。虽其言似夸,然实有异验。
秦艽 桂心 杜仲 防风 浓朴(各三分) 附子(生) 白茯苓(各一两半) 白薇 干姜沙参 牛膝 半夏(各半两) 人参(一两) 细辛(二两一分)
上十四味,并生碾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醋汤、米饮任下。未效更加丸数。已觉有孕便不可服。臣妻年二十七,无子,服此药十二日便有孕。残药与石门县令妻,年三十四,断产已十六年,服此药便有孕。又残药与太子中守文季妻,年四十无子,服此遂有孕。其效如神,不可具述。此仙方也。
□
治妇人血虚气惫,阴阳不升降,久不成妊娠者。
鹿茸 当归 肉苁蓉 禹余粮 兔丝子 覆盆子 熟地黄 紫石英 桑螵蛸(各二两)
五味子 真琥珀 白芍药 川芎 桑寄生 卷柏 艾叶 川姜 坚白茯苓 人参 牡蛎酸枣仁(各一两) 钟乳粉(四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食前,温酒吞下五十丸,日三服。吃后用粥饭压之,屡试甚验。(以上五方,并出《外台秘要》)
疗久无子白薇丸。(出《广济》)
□
白薇 牡蒙 本(各五分) 姜黄 当归 熟地黄(各七分) 川芎 人参 柏子仁 石斛桂心 附子(炮) 五味子 防风 甘草 川牛膝 吴茱萸 桑寄生(各六分) 秦椒(二分) 禹余粮(八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日二服。忌生菜、葱、热面、荞麦、蒜、猪肉、炙 、葵菜、芜荑、菘菜、海藻、粘食、臭物等。
又疗久无子、断绪,小腹冷疼、气不调。地黄汤。
□
熟地黄(干) 川牛膝 当归(各八分) 卷柏 川芎 防风(各六分) 牵牛子(末)
桂心(各三分)
上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三合,去滓,分三服。服别和一分牵牛子末服。如人行四、五里,更进一服,以快利止。忌同前。
《千金》疗月水不利,闭塞绝产十八年,服此药二十八日有子。
□
白薇 细辛(各五分) 人参 杜衡 浓朴 牡蒙 半夏 僵蚕 秦艽 当归 紫菀(各三分) 川牛膝 沙参 干姜(各二分) 川椒 附子 防风(各六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三丸;不知,稍加至四、五丸。此药不长,将服觉有身则止,用大验。忌饧、猪;羊肉、冷水、生葱菜。
《古今录验》不用杜衡,用牡蛎三分熬。《延年方》同前。崔氏有桔梗、桂、丹参(各三分)
□
主久无子或断绪,上热下冷,百病皆疗。
白薇 车前子(各三分) 当归 川芎 蛇床子(各四分) 太一余粮(六分) 紫石英 子 石膏 本 卷柏(各五分) 泽兰叶 覆盆子 桃仁(熬) 麦门冬 白芷 人参(各六分) 桂心 蒲黄(各十分) 干姜 椒(炒出汗) 细辛 干地黄(各十二分) 白茯苓 赤石脂 远志 白龙骨(各八分) 橘皮(二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酒服十五丸,日再增至四、五十丸,以知为度。忌驴、马、猪、鸡、鱼、蒜及前所忌。觉有身即止。药宜秘之,勿妄传也。
□
疗妇人阴寒,十年无子者。
吴茱萸 川椒(各一升)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绵裹内阴中,日再易,无所下,但开子脏,令阴温即有子也。
□
紫石英 阿胶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川续断(各一两) 鹿茸 白术 桂心(各半两) 柏子仁(二两) 熟地黄(三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兼治虚中有热,头目旋晕,足如履空,呕吐不食,月水不调,或多或少,皆虚候也。久服能生发,令人有子;更治虚悸,常若忧思,皆心血不足,血室虚所致也。

- 《千金翼》求子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千金翼》方《妇人大全良方》
- 《千金翼》四顺汤《妇人大全良方》
- 《千金方衍义》《中医词典》
- 《千金翼》炙甘草汤五 方见《伤寒·少阳》《金匮悬解》
- 《千金方衍义》《中医词典》
- 《千金翼方》《中医词典》
- 《千金方》竹沥汤《普济本事方》
- 《千金翼方》《中医词典》
- 《千金方》论取膏肓俞穴法《针灸大全》
- 《谦益斋外科医案》《中医词典》
- 《千金方》论取膏肓穴法《痰火点雪》
- 《谦益斋外科医案》《中医词典》
- 《千金方》方《妇人大全良方》
- 《谦斋医学讲稿》《中医词典》
- 《千金方》《外台》论《医学源流论》
- 《谦斋医学讲稿》《中医词典》
- 《千金方》《中医词典》
- 《钱氏儿科案疏》《中医词典》
- 《千金方》《中医词典》
- 《钱氏儿科案疏》《中医词典》
- 《千金宝要》《中医词典》
- 《乾坤生意》《中医词典》
- 《千金宝要》《中医词典》
- 《乾坤生意》《中医词典》
- 《千金》茱萸酒《妇人大全良方》
- 《潜斋简效方》《中医词典》
- 《千金》炙甘草汤九 方见《伤寒·少阳》《金匮悬解》
- 《潜斋简效方》《中医词典》
- 《千金》易简方《古今医统大全》
- 《潜斋医书五种》《中医词典》
《妇人大全良方》
- 作者:陈自明 朝代:南宋·嘉熙元年 年份:公元1237年
- 《妇人良方》序
- 识别修制药物法度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 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
- 妇人中风不语方论第四
- 妇人风痹手足不随方论第五
- 妇人中风自汗方论第六
- 妇人臂痛方论第七
- 妇人贼风偏枯方论第八
- 妇人偏风口方论第九
- 妇人血风心神惊悸方论第十
- 妇人风邪颠狂方论第十二
- 妇人飞尸血厥方论第十三
- 卷之四
- 妇人血风身体骨节疼痛方论第一
- 妇人血风白虎历节走疰方论第二
- 妇人血风瘾疹瘙痒方论第三
- 妇人虚风头目眩晕及心眩方论第四
- 妇人血风头痛方论第五
- 妇人项筋强痛方论第六
- 妇人腰痛方论第七
- 妇人腰脚痛方论第八
- 妇人香港脚方论第九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妇人热劳方论第一
- 妇人客热方论第二
- 妇人寒热方论第三
- 寡妇寒热如疟方论第四
- 妇人恶寒方论第五
- 妇人血风烦闷方论第六
- 妇人血风攻脾不能食方论第七
- 妇人梦与鬼交方论第八
- 妇人伤寒伤风方论第九
- 妇人热入血室方论第十
- 妇人咳嗽方论第十一
- 妇人咳嗽用温药方论第十二
- 妇人劳嗽方论第十三
- 妇人喘满方论第十四
- 妇人风痰方论第十五
- 妇人心胸嘈杂方论第十六
- 卷之七
- 妇人呕吐方论第一
- 妇人霍乱方论第二
- 妇人鼻衄方论第五
- 妇人吐血方论第六
- 妇人癖诸气方论第七
- 妇人疝瘕方论第八
- 妇人八瘕方论第九
- 妇人腹中瘀血方论第十
- 妇人症痞方论第十一
- 妇人食症方论第十二
- 妇人积年血症块方论第十三
- 妇人血气心痛方论第十四
- 妇人血气心腹疼痛方论第十五
- 妇人血气小腹疼痛方论第十六
- 妇人两胁胀痛方论第十七
- 妇人心腹胀满方论第十八
- 卷之八
- 妇人淋沥小便不通方论第一
- 妇人脬转不得小便方论第二
- 妇人小便数方论第三
- 妇人遗尿失禁方论第四
- 妇人小便出血方论第五
- 妇人大便不通方论第六
- 妇人风入肠间或秘或利方论第七
- 妇人泄泻方论第八
- 妇人协热下利方论第九
- 妇人滞下方论第十
- 妇人痢后呕哕方论第十一
- 妇人大便下血方论第十二
- 妇人痔方论第十三
- 妇人脱肛候方论第十四
- 妇人阴肿方论第十五
- 妇人阴痒方论第十六
- 妇人阴冷方论第十七
- 妇人阴挺出下脱方论第十八
- 妇人阴中生疮方第十九
- 女人伤丈夫头痛方第二十
- 女人交接辄血出痛方第二十一
- 女人交接他物伤方第二十二
- 小户嫁痛方第二十三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五
- 妊娠泄泻方论第一
- 妊娠下痢赤白及黄水方论第二
- 妊娠大小便不通方论第三
- 妊娠小便不通方论第四
- 妊娠子淋方论第五
- 妊娠尿血方论第七
- 妊娠胎水肿满方论第八
- 妊娠腹内钟鸣方第九
- 龚颜德孕痈方第十
- 妊娠不语论第十一
- 妊娠伤食方论第十二
- 妊娠脏躁悲伤方论第十三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
- 卷之十九
- 产后乍见鬼神方论第一
- 产后脏虚心神惊悸方论第二
- 产后心惊中风方论第三
- 产后中风恍惚方论第四
- 产后所下过多虚极生风方论第五
- 产后虚汗不止方论第六
- 产后冒闷汗出不识人方论第七
- 产后汗出多而变方论第八
- 中风口噤角弓反张方论附
- 产后中风方论第九
- 郭稽中产后中风方论
- 产后中风筋脉四肢挛急方论第十
- 产后热闷气上转为香港脚方论第十一
- 卷之二十
- 产后遍身疼痛方论第一
- 产后腰痛方论第二
- 产后恶露不绝方论第三
- 产后恶露不下方论第四
- 产后余血上抢心痛方论第五
- 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方论第六
- 产后儿枕心腹刺痛方论第七
- 产后小腹疼痛方论第八
- 产后寒疝方第九
- 产后两胁胀满气痛方论第十
- 产后积聚症块方论第十一
- 产后血瘕方论第十二
- 产后余血奔心烦闷方论第十三
- 卷之二十一
- 卷之二十二
- 产后伤寒方论第一
- 产后头痛方论第二
- 产后咳嗽方论第三
- 产后喉中气急喘促方论第四
- 产后口鼻黑气起及鼻衄方论第五
- 产后咳噫方论第六
- 产后血崩方论第七
- 产后月水不调方论第八
- 产后月水不通方论第九
- 产后四肢浮肿方论第十
- 产后腹痛及泻利方论第十一
- 产后赤白痢疾及虚羸气痢方论第十二
- 卷之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