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胎水肿满方论第八

《妇人大全良方》书籍目录

(《产乳集》养子论附)

产宝》论曰∶夫妊娠肿满,由脏气本弱,因产重虚,土不克水,血散入四肢,遂致腹胀,手足、面目皆浮肿,小便秘涩。陈无择云∶凡妇人宿有风寒、冷湿,妊娠喜脚肿,俗呼为皱脚。亦有通身肿满,心腹急胀,名曰胎水。

论曰∶凡妊娠之人,无使气极。若心静气和,则胎气安稳;若中风寒邪气及有所触犯,则随邪而生病也。凡妊娠,经血壅闭以养胎。若忽然虚肿,乃胎中挟水,水血相搏。脾胃恶湿,主身之肌肉。湿渍气弱,则肌肉虚;水气流溢,故令身肿满也。然其由有自,或因泄泻下痢,脏腑虚滑,耗损脾胃;或因寒热疟疾,烦渴引饮太过,湿渍脾胃,皆能使头面或手足浮肿也。然水渍于胞,儿未成形,则胎多损坏。及其临产日脚微肿,乃胞脏水少血多,水出于外,故现微肿,则易生也。宿有寒气,因寒冷所触,故能令腹胀肿满也。

《产乳集》养子论妊娠自三月成胎之后,两足自脚面渐肿腿膝以来,行步艰辛,以至喘闷,饮食不美,似水气状。至于脚指间有黄水出者,谓之子气,直至分娩方消。此由妇人素有风气,或冲任经有血风,未可妄投汤药。亦恐大段甚者,虑将产之际费力,有不测之忧,故不可不治于未产之前也。古方论中少有言者。按《名医录》云∶宋少主元徽与徐文伯微行学针法,文伯见一娠妇足肿不能行。少主脉之,此女形也。文伯诊之曰∶此男胎也,在左则胎黑色。少主怒欲破之,文伯恻然曰∶臣请针之。胎遂堕,男形而色黑。此妊娠足肿之说见于古者。今《巢氏病源》中,但有子烦之论,《千金》并《产宝》亦略言之。刘禹锡《续传广信方》以谓妊妇有水气而成胎,《太平圣惠》亦言之,皆非也。元丰中,淮南陈景初,名医也,独有方论治此病。方名初谓之香附散,李伯时易名曰天仙藤散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妇人大全良方》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妇人大全良方》书籍目录
  1. 妊娠胎水肿满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2. 妊娠胎水属气壅成湿《女科经纶》
  3. 妊娠胎死腹中候《诸病源候论》
  4. 妊娠胎水属胞中蓄水《女科经纶》
  5. 妊娠胎痛用地黄当归汤倍熟地《女科经纶》
  6. 妊娠胎上逼心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7. 妊娠胎萎燥《圣济总录》
  8. 妊娠胎气不长属脾胃饮食减少《女科经纶》
  9. 妊娠胎萎燥《中医词典》
  10. 妊娠胎逆作喘属于火《女科经纶》
  11. 妊娠胎萎燥属于所禀怯弱《女科经纶》
  12. 妊娠胎逆作喘《女科精要》
  13. 妊娠胎痿燥候《诸病源候论》
  14. 妊娠胎逆作喘《冯氏锦囊秘录》
  15. 妊娠瘫痪《中医词典》
  16. 妊娠胎漏下血为症病《女科经纶》
  17. 妊娠瘫痪《竹林女科证治》
  18. 妊娠胎漏下血属血热脾虚不摄《女科经纶》
  19. 妊娠痰候《诸病源候论》
  20. 妊娠胎漏下血属荣经有风《女科经纶》
  21. 妊娠痰逆不思食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22. 妊娠胎漏下血属房室惊触劳力毒食《女科经纶》
  23. 妊娠痰饮《圣济总录》
  24. 妊娠胎漏下血属冲任气虚《女科经纶》
  25. 妊娠调护法《女科切要》
  26. 妊娠胎漏下血分证用药之法《女科经纶》
  27. 妊娠统论《圣济总录》
  28. 妊娠胎漏黄水属肝脾病《女科经纶》
  29. 妊娠头痛《竹林女科证治》
  30. 妊娠胎间水气子满体肿候《诸病源候论》
  31. 妊娠吐衄《竹林女科证治》

《妇人大全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