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枯方论第十
(出骆龙吉方)
《腹中论》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曰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注云∶夫藏血受天一之气,以为滋荣者也。其经上贯膈,布胁肋,今脱血失精,肝气已伤,故血枯涸而不荣;胸胁满,以经络所贯然也;妨于食,则以肝病传脾胃。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则以肝病而肺乘之。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皆肝病血伤之证也。
治妇人血枯,胸膈四肢满,妨于食饮,病至闻腥臊臭气,先唾血,出清液,或前后泄血,目眩转,月事衰少不来。
□
乌贼鱼骨(去甲,四两) 茹(一两)
上为末,以雀卵和成剂,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加至十丸,以鲍鱼煎汤下,以饭压之。
治妇人胸胁支满,闻腥臊气,唾血目眩,不能饮食,泄血不已,日久血枯。苁蓉丸。
□
苁蓉(酒浸) 熟地黄 白茯苓 菟丝子(制) 附子(炮) 当归(炒) 白石英(研)五味子 禹余粮(制,研) 乌贼鱼骨(去甲,各一两) 人参(半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二、三十丸,米汤亦可。空心、日中、临卧各一服。
治妇人先有所脱血,或醉入房劳伤,故月事衰少不来。宜干地黄汤。
□
干地黄 泽兰叶 白茯苓 人参 五味子 附子(炮) 禹余粮(制) 当归
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三钱。姜五片,水一盏,煎至七分,空心温服。
□
治妇人阴气衰弱,血枯不荣,月事不来。
上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三十丸,米汤亦可。空心,日中、临卧各一服。

- 血枯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血枯第四《竹泉生女科集要》
- 血枯经闭《景岳全书》
- 血枯第三《竹泉生女科集要》
- 血枯经闭《中医词典》
- 血枯第七《竹泉生女科集要》
- 血枯经闭《医宗金鉴》
- 血枯第八《竹泉生女科集要》
- 血枯经闭《妇人规》
- 血枯传为息奔《竹泉生女科集要》
- 血枯经闭《妇科心法要诀》
- 血枯传为风消《竹泉生女科集要》
- 血枯门(二则)《辨证录》
- 血枯《灵素节注类编》
- 血枯属之经闭第二《竹泉生女科集要》
- 血枯《医经原旨》
- 血枯属之经闭第一《竹泉生女科集要》
- 血枯《类经》
- 血枯血亏经闭证治《医宗金鉴》
- 血枯《医述》
- 血枯血亏经闭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血枯《中医名词词典》
- 血块《傅青主女科》
- 血枯《黄帝内经太素》
- 血块《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 血渴《中医词典》
- 血块《普济方·针灸》
- 血咳《中医词典》
- 血块《金匮钩玄》
- 血厥《中医词典》
- 血块《盘珠集胎产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