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杖门(一则)
人之腿受官刑,皮肉腐烂,死血未散,疼痛呼号,似宜用膏药、末药外治为佳。
然而受刑深重,不急内消,专恃外治,则逍遥膜外,安能卫心,使恶血之不相犯乎。
此内治之断不宜迟也。然而,世人外治之方多有神奇,而内治之方绝无应验,往往有一时心乱而死者。虽犯法遭刑,多缘恶积,保无受冤之屈棒乎。冤气在心,则肝叶开张,肝气收敛,尤善引血入心,使无辜之人一旦轻死,疗治无法,是谁之愆。
铎求异人特传一方,一受官刑,实时煎服,断无性命之虞。服后,然后用膏药、末药外治,内外夹攻,则疮口易愈矣。内治方名为卫心仙丹∶
大黄(三钱) 当归(一两) 红花(三钱) 桃仁(三十粒) 生地(一两) 丹皮(三钱)
木耳(三钱) 白芥子(二钱) 水煎服。一剂而恶血散矣,不必二剂也。然后以膏药贴之,膏方名护心仙丹∶
大黄(一两) 没药(三钱) 乳香(三钱) 白蜡(一两) 松香(五钱) 骨碎补(五钱)
当归(一两) 三七根(三钱) 败龟板(一两) 麝香(五分) 各为细末,猪板油一两,将白蜡、松香同猪油在铜锅内化开,后将各药末拌匀,为膏药。贴在伤处,外用油纸包裹,再用布缠住。轻者一膏即痊,重者两膏足矣。夹棍伤重,大约不须四个,即可行步无虞矣。
此二方至神至奇,内方使恶血尽散,外方使死肉之速生,合而用之,又何至损人性命哉。

- 刑杖门(一则)《辨证录》
- 刑伤《急救广生集》
- 邢伟《中医词典》
- 腥臊气《中医词典》
- 邢增捷《中医词典》
- 腥臭气《中医词典》
- 形《中医名词词典》
- 腥臭气《中医名词词典》
- 形《中医词典》
- 惺惺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虚损病类钩沉》
- 惺惺散《仁术便览》
-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中医名词词典》
- 惺惺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中医词典》
- 惺惺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此事难知》
- 惺惺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形成人格障碍的有关因素《医学心理学》
- 惺惺散《冯氏锦囊秘录》
- 形度《中医词典》
- 惺惺《中医词典》
- 形而上与形而下《思考中医》
- 猩红热 一《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形肥过期经行《中医词典》
- 猩红热 二《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形肥过期经行《竹林女科证治》
- 猩红热《传染病》
- 形肥经少《中医词典》
- 猩红热《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形肥经少《竹林女科证治》
《辨证录》
- 作者:陈士铎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鹤膝门(二则)
- 疠风门(二则)
- 遗尿门(三则)
- 脱肛门(二则)
- 强阳不倒门(二则)
- 发斑门(二则)
- 火丹门(三则)
- 离魂门(三则)
- 疰夏门(二则)
- 香港脚门(一则)
- 中邪门(六则)
- 中妖门(六则)
- 中毒门(十二则)
- 肠鸣门(三则)
- 自笑门(附自哭三则)
- 恼怒门(二则)
- 喑哑门(三则)
- 瘟疫门(一则)
- 种嗣门(九则)
- 卷之十一·妇人科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背痈门(七则)
- 肺痈门(四则)
- 肝痈门(二则)
- 大肠痈门(三则)
- 小肠痈门(三则)
- 无名肿毒门(二则)
- 对口痈门(一则)
- 脑疽门(一则)
- 囊痈门(二则)
- 臂痈门(一则)
- 乳痈门(四则)
- 肚痈门(一则)
- 多骨痈门(一则)
- 恶疽门(一则)
- 疔疮门(一则)
- 杨梅疮门(五则)
- 腰疽门(一则)
- 擎疽门(一则)
- 脚疽门(二则)
- 鬓疽门(一则)
- 唇疔门(一则)
- 瘰门(二则)
- 痔漏门(四则)
- 顽疮门(二则)
- 接骨门(二则)
- 金疮门(一则)
- 物伤门(三则)
- 癞门(一则)
- 刑杖门(一则)
- 卷之十四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