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阳不倒门(二则)

《辨证录》书籍目录

人有终日举阳,绝不肯倒,然一与女合,又立时泄精,精泄之后,随又兴起,人以为命门之火,谁知阴衰之极乎。夫阴阳原两相平者也。无阳则阴脱而精泄,无阴则阳孤而势举,二者皆能杀人。彼此相较,阴脱之症骤而死,阳孤之病缓而死。似乎骤而死者难治,缓而死者易医。而孰知阴脱之症,其阳不绝,补阳可以摄阴;阳孤之病,其阴已涸,补阴难以制阳。盖阳生阴甚速,阴接阳甚迟,故脱阴留阳者,往往可援,孤阳无阴者,每每不救耳。虽然阴根于阳,补阳而阴可生,安在阳不根阴,而补阴即不能生阳乎。使强阳不倒之人,尚有一线之阴在,则阴必可续而可生,阴既生矣,则阳不为孤阳,阴日旺而阳日平,谁谓非死里求生之妙法乎。方用平阳汤∶

玄参(三两) 山茱萸(一两) 沙参(二两) 地骨皮(一两) 丹皮(一两)水煎服。连服二剂,而阳不甚举矣。又服四剂,阳又少衰矣。再服四剂,阳平如故。

此方纯是补阴之药,更能凉其骨中之髓。又恐过于纯阴,与阳有格格不入之意,复加入山茱萸,阴中有阳也,使其引阴入阳,以制其太刚之气,真善于制刚也。倘见其火旺之极,妄用黄柏知母以寒凉折之,毋论水不可以灭火,反激动其龙雷之怒,阴不能入于阳之中,阳反离夫阴之外,有不至于死亡而不可得也。

此症亦可用济阳汤治之。

熟地(二两) 玄参 麦冬 沙参(各一两)久服自安。

人有终日操心,勤于诵读,作文之时,刻苦搜索,及至入房,又复鼓勇酣战,遂至阳举不倒,胸中烦躁,口中作渴,两目红肿,饮之以水不解,人以为阳旺之极,谁知心肾二火之齐动乎。夫心肾无一刻不交,心交于肾,则肾火无飞腾之祸∶肾交于心,则心火无亢烈之忧。若日劳其心,则心不交于肾;夜劳其肾,则肾亦不交于心。心肾不交,则水火无既济之好,觉一身上下,无非火气,于是心君失权,肾水无力,而命门之火与心包之火反相合而不相离,骨中髓动,髓海煎熬,肝中龙雷之火亦起而相应,三焦之火亦且附和,以助其炎上之势,火尽上升,阳无所寄,势不得不仍归于下,下又难藏,因走于宗筋阴器之间,阳乃作强而不可倒矣。此等之病,至危之症也,非迅解二火,阳何能倒。然解火又禁用寒凉以直折其火,盖二火乃虚火,而非实火。惟有引火归经,少用微寒之品,以退其浮游之火,则火自归源,而鲜决裂之虞。方用引火两安汤∶

玄参(一两) 麦冬(二两) 丹皮(五钱) 沙参(一两) 黄连(一钱) 肉桂(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火少衰,二剂而阳乃倒矣。连服四剂,而火乃定。减黄连肉桂各用三分,再服数剂,两火不再动矣。

此方补阴以退阳,补阴之中又无腻重之味,得黄连、肉桂同用,以交心肾,心肾合而水气生,水气生而火自解。况玄参、麦冬、沙参又是退火之味,仍是补水之品,所以能退其浮游之火,解其亢阳之祸也。

此症亦可用加减济心丹

人参枣仁(各五钱) 熟地 玄参 麦冬 丹皮(各一两) 莲子心 茯苓(各三钱)水煎服。四剂即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辨证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辨证录》书籍目录
  1. 强阳不倒门(二则)《辨证录》
  2. 强阳不倒《药症忌宜》
  3. 强阳抟实阴之病《审视瑶函》
  4. 强阳不倒《中医词典》
  5. 强阳抟实阴之病《原机启微》
  6. 强心甙类《临床生物化学》
  7. 强阴《中医名词词典》
  8. 强心甙《药理学》
  9. 强阴《中医词典》
  10. 强胃汤《脾胃论》
  11. 强者写(泻)之《中医词典》
  12. 强痛定《药理学》
  13. 强直《中医词典》
  14. 强调双手行针《中医刺灸》
  15. 强直性肌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6. 强酸弱碱盐溶液的PH值《医用化学》
  17. 强直性脊柱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8. 强酸、强碱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医院药学》
  19. 强直性脊柱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0. 强酸、强碱中毒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21. 强中《中医名词词典》
  22. 强肾保健功法《中医养生学》
  23. 强中《中医词典》
  24. 强上《中医词典》
  25. 强中《杂病广要》
  26. 强弱殊情《竹林女科证治》
  27. 强中候《诸病源候论》
  28. 强忍小便以致不通,及通后有血点滴出者《奇效简便良方》
  29. 强中秘方《华佗神方》
  30. 强迫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31. 强中生诸病方六首《外台秘要》

《辨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