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疮门(一则)
人有生疔疮者,一时疼痛非常,亦阳毒也,但初生时,人最难辩。世人以生黄豆令病患嚼,不知辛生之味,便是疔疮,以此辨之不错。其疮头必发黄泡,中或现紫黑之色,更须细看泡中,必有红白一线通出于泡外。大约疔生足上,红线由足而入脐;疔生手上,红线由手而入心;疔生唇面,红线由唇面而至喉。如见此红线之丝,在其红线尽处,用针刺出毒血,则免毒攻心。若现白线之丝,则不必刺也。治法总以消毒泻火为主。世人戒用官料之药,此不知医之语,毒非药安除哉。方用拔疔散∶
紫花地丁(一两) 甘菊花(一两) 水煎服。一剂而红线除,二剂而疔疮散,三剂全愈,又何必外治挑开疔头之多事哉。若已溃烂,亦用此方,但加当归治之,必须二两,亦不必四剂,毒尽而肉生也。

- 疔疮门(一则)《辨证录》
- 疔疮门(附癣疮 疮)《丹台玉案》
- 疔疮门主方《疡医大全》
- 疔疮论《外科集验方》
- 疔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 疔疮论《外科正宗》
- 疔疮外治法《明医指掌》
- 疔疮论《青囊秘诀》
- 疔疮仙方《急救广生集》
- 疔疮久不瘥候《诸病源候论》
- 疔疮肿候《诸病源候论》
- 疔疮急候《中医词典》
- 疔疮走黄《中医名词词典》
- 疔疮缓候《中医词典》
- 疔疮走黄《中医词典》
- 疔疮候《诸病源候论》
- 疔疮走黄《奇效简便良方》
- 疔疮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疔疮走黄秘方《华佗神方》
- 疔疮恶疮痈百膏异方《幼科铁镜》
- 疔疮走黄险证《余无言医案》
- 疔疮初起《奇效简便良方》
- 疔毒《马培之医案》
- 疔疮出血秘方《华佗神方》
- 疔毒《奇效简便良方》
- 疔疮部《外科方外奇方》
- 疔毒《外科全生集》
- 疔疮不破秘方《华佗神方》
- 疔毒论治《类证治裁》
- 疔疮、溺死、犬伤、蛇伤、脉绝、痈疽《针灸聚英》
- 疔毒内治法《明医指掌》
《辨证录》
- 作者:陈士铎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鹤膝门(二则)
- 疠风门(二则)
- 遗尿门(三则)
- 脱肛门(二则)
- 强阳不倒门(二则)
- 发斑门(二则)
- 火丹门(三则)
- 离魂门(三则)
- 疰夏门(二则)
- 香港脚门(一则)
- 中邪门(六则)
- 中妖门(六则)
- 中毒门(十二则)
- 肠鸣门(三则)
- 自笑门(附自哭三则)
- 恼怒门(二则)
- 喑哑门(三则)
- 瘟疫门(一则)
- 种嗣门(九则)
- 卷之十一·妇人科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背痈门(七则)
- 肺痈门(四则)
- 肝痈门(二则)
- 大肠痈门(三则)
- 小肠痈门(三则)
- 无名肿毒门(二则)
- 对口痈门(一则)
- 脑疽门(一则)
- 囊痈门(二则)
- 臂痈门(一则)
- 乳痈门(四则)
- 肚痈门(一则)
- 多骨痈门(一则)
- 恶疽门(一则)
- 疔疮门(一则)
- 杨梅疮门(五则)
- 腰疽门(一则)
- 擎疽门(一则)
- 脚疽门(二则)
- 鬓疽门(一则)
- 唇疔门(一则)
- 瘰门(二则)
- 痔漏门(四则)
- 顽疮门(二则)
- 接骨门(二则)
- 金疮门(一则)
- 物伤门(三则)
- 癞门(一则)
- 刑杖门(一则)
- 卷之十四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