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满

《医法圆通》书籍目录

按胀满一条,诸书分别有肤胀、腹胀、水胀、气胀、血胀、盐毒之名,总无一定之旨归。予仔细推究,因太阳失职,气化失化而致者,十居七八。因吐泻伤中,克伐元气而致者,十居四五。若蛊毒则另有由致。

所谓因太阳失职者何?盖以太阳为一身之纲领,主皮肤,统营卫,脏腑、经络、骨节,莫不咸赖焉。太阳居坎宫子位,一阳发动,散水精之气于周身,乃众阳之宗,一元之主也。故称之曰太阳,至尊无二之意也。乃人不知保护,内而七情损之,外而六客戕之,以致一元伤损,运化失于皮肤,则肤胀生;运化失于中州,则腹胀作;运化失于下焦,则阴囊、脚胀起。水逆于肺,则生喘咳;水逆于肠,则生泄泻;水注于左,注于右,留于上,留于下,留于中,化而为痰,则有五饮之说。水胀之源,皆本于斯。

至于气胀者,乃元气散漫之征。多起于大病、久病,或吐泻,或过于克伐,伤于一元。

血胀者,周身浮肿而皮色紫红,是气衰而阴乘于上也。亦有周身浮肿,而小腹硬满,小便短赤,是阳衰于下,而阴不化也。

总而言之,万病起于一元伤损。分而言之,上中下各有阴阳,十二经各有阴阳,合而观之,一阴一阳而已。更以阴阳凝聚而观之,一团元气而已。至于受病,浅深各有旨归,然分类以治之,未始不当,但方愈多而旨愈乱,若不再行推醒,拈出旨归,将来后学无从下手。当今之际,谁非见肿治肿,见胀消胀者哉。予意此病治法,宜扶一元之真火,剑已散之阳光,俾一元气复,运化不乖,如术附汤姜附汤真武汤,桂苓术甘汤,附子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甘草汤之类。以上数方,各有妙用,肤胀、水胀、气胀、血胀、腹胀皆能奏功,[眉批]知非氏曰:中寒生胀满,胀满属太阴,此病根也。试取譬焉,人身尤葫芦葫芦有前面,腹为阴也;葫芦有后面,背为阳也;葫芦有上面,头为诸阳之首,乾也,葫芦有下面,戌亥子丑,两阴交尽,二阳初生之地,坎也,坤也;斗胆言乎中,葫芦里面有金丹,金者,乾也,丹者,坎为月也。月本无光,借日而有光,盖乾交乎坤,三索而得男哉,生明矣,三五而盈,三五而缺,识此之故,所谓天道下济而光明也。胀满本属阴寒为病,必阳先虚而不运,斯阴始实而成胀。欲消此胀,必先扶阳。岐伯曰:阴病治阳。仲景曰:太阴之为病,腹胀满而用干姜,早为万世之梯航,何待饶舌。然而时医不知身中阴阳上下往来为病之消息,不得不将古法今朝重提起。钦安推本太阳,知非更进少阴。少阴者。君火也,主弱则臣强,臣强必欺主。是故少阴之君火衰微,则各路之烟尘四起。或阴明之燥金一强,主膀胱不利。或少阳之相火一强,主胸膈胁肋胀满。或阴明之燥金一强,主肌肉胀满。或太阴之湿土一强,主单腹胀满,有大如瓮者。或厥阴之风木一强,主少腹阴囊及脚腿胀满。独少阴之君火一强,则群阴见睍,秋阳当空,万魔潜消矣。故仲景以脉微细,但欲寐,称为少阴不足之病。三急下法存少阴将绝之阴。由此推之,六经皆能为胀,六经之方各有治胀之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总而言之,元阳为本,诸阴阳为标。能知诸阴阳皆为元阳所化,一元阳变而为诸阴阳。元阳即是诸阴阳,诸阴阳仍是元阳,而又非诸阴阳之外。另有一元阳,元阳之外,另起诸阴阳。阴阳又不是混作一团(团原本作“国”,据文义改。),又不能打成一片,则治病不难而可悬壶于市矣。再能知六经中有主脑,六阴阳中有窍妙,斯真凿破鸿濛,辟开太极,医道特其余事,又多能云尔。

唯蛊毒则另有法治。然蛊有自外、自内之别。自外者何?埋蛊厌人一法,蛮方最多。或蛇,或虫,或龟,或鳖炼而成之,或于食物放之,或于衣被放之。人中之者,久久面黄肌瘦,腹大如鼓,不久即死。蓄蛊之人,家道顺遂,自喜术灵,而不知造孽已深,不可解也。汇参辑成《石室秘录》,稆家书上,皆有妙方,兹不具载。自内者何?若《易》云:山风蛊,为女惑男,因少男配长女,阴阳失常,尊卑紊乱,不思各正其性,艮则安止,巽则顺从,久而败坏,蛊乃生焉。治之之法,于止而不动者动之,柔而不振者振之,使之各有向背,不失其正,庶几天地泰而阴阳不偏矣。然则治法奈何?宜苦(苦原本作“若”笔误,据文义改。)宜辛尽之矣。

予尝治一男子,腹大如鼓,按之中空,精神困倦,少气懒言,半载有余。予知为元气散漫也,即以大济吴萸四逆汤治之,一二剂而胀鼓顿失矣。又治一男子,腹大如鼓,按之中实,坚如石块,大小累累,服破气行血之药,已经数月,予知为阴积于中,无阳以化之也,即以附子理中汤加桂、叩、砂、半、丁香,一二剂而腹实顿消。二证虽不足以蛊论,然而治蛊之法,未始不可以二证概也。另有虫蛊一证,又不可不知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法圆通》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法圆通》书籍目录
  1. 胀满《医法圆通》
  2. 胀论《医旨绪余》
  3. 胀满《备急千金要方》
  4. 胀论《内经评文》
  5. 胀满《杂病广要》
  6. 胀论《灵枢悬解》
  7. 胀满《证治准绳·类方》
  8. 胀论《黄帝内经太素》
  9. 胀满《证治准绳·杂病》
  10. 胀论《黄帝内经·灵枢》
  11. 胀满《古今医鉴》
  12. 胀后产《中医词典》
  13. 胀满《证治汇补》
  14. 胀病诸方《医门法律》
  15. 胀满《卫生易简方》
  16. 胀病论《医门法律》
  17. 胀满《推拿抉微》
  18. 胀病《幼科发挥》
  19. 胀满《史载之方》
  20. 胀病《中医词典》
  21. 胀满《慈幼便览》
  22. 胀饱部《本草易读》
  23. 胀满病《备急千金要方》
  24. 《时方妙用》
  25. 胀满部《本草易读》
  26. 《针灸素难要旨》
  27. 胀满蛊胀第十二(水肿参看)《医学三字经》
  28. 《校注医醇剩义》
  29. 胀满蛊胀方《医学三字经》
  30. 《周慎斋遗书》
  31. 胀满门《养生导引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