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卷二\外科约言

《医法圆通》书籍目录

外科者,疮科谓也。凡疮之生,无论发于何部,统以阴阳两字判之为准。[眉批]知非氏曰:妙。

阴证其疮皮色如常,漫肿微疼,疮溃多半清水,清脓,黄水,血水,豆汁水,辛臭水。其人言语、声音、脉息、起居动静,一切无神,口必不渴,即渴定喜滚饮,舌必青滑,大小便必成疮。阴盛阳微,不能化阴血以成脓,故见以上病形。法宜辛甘化阳为主。化阳者,化阴气为阳气也,阴气化去,真正自复,脓自稠粘,疮自收敛而病即愈。初起无论现在何部,或以桂枝汤香附麦芽附子,调和营卫之气。佐香附麦芽者,取其行滞而消凝也。加附子者,取其温经而散寒也。或麻黄附子细辛汤阳旦汤皆可。疮溃而脓不稠,可用黄芪建中汤附子理中汤。阴最盛者,可用回阳饮白通汤,或黄芪、甜酒炖七孔猪蹄羊肉生姜汤之类,皆可酌用。

阳证其疮红肿痛甚,寒热往来,人多烦躁,喜清凉而恶热,大便多坚实,小便多短赤,饮食精神如常,脉息有力,声音响亮,疮溃多稠脓。此等疮最易治,皆由邪火伏于其中,火旺则血伤。法宜苦甘化阴为主。化阴者,化阳气为阴气也,阳气化去,正气自复,疮自收敛而病自愈。初起无论发于何部,或以桂枝汤白芍,加香附、麦芽、栀子治之。或麻杏石甘汤,或人参败毒散连翘花粉之类。疮溃可用当归补血汤银花生地白芍之类;或补中益气汤加生地、银花之类,皆可用也。

总之,阴阳理明,法自我立,药自我施,不无妙处也。

更有一等真阳暴脱之征,其来骤然,无论发于何部,其疮痛如刀劈,忽然红肿,其色虽红,多含青色,人必困倦无神,脉必浮大中空,或大如绳,或劲如石,其唇口舌必青黑。务在脉息、声音、颜色四处搜求,使能识此等证候,切勿专在疮上讲究。凡此等证,每多旦发夕死,惟急于回阳收纳,庶可十中救二三。若视为寻常之疮治之,则速其死矣。不可不慎欤。

知非氏曰:钦安先生,性敏而巧,学博而优,运一缕灵思妙绪,贯诸名家之精义,不啻若自其口出,认证只分阴阳,活人直在反掌,高而不高,使人有门可入,可谓循循善诱矣。知非之评,乃一意孤行,空诸倚傍,恐词义多未精核,议论太涉放纵,然紫不能夺朱,郑不能乱雅,阅者谅之(知非氏曰……阅者谅之。原本此段文字与正文同,按文义当为眉批。)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法圆通》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法圆通》书籍目录
  1. 外科约言《医法圆通》
  2. 外科与皮肤科《中国医学通史》
  3. 外科杂证《周慎斋遗书》
  4. 外科与皮肤科《中国医学通史》
  5. 外科治法《中医外科学》
  6. 外科营养的重要性《临床营养学》
  7. 外科治疗溃疡病的手术方法《普通外科学》
  8. 外科引(外科理例 上)《古今医统大全》
  9. 外劳宫《手穴手纹诊治》
  10. 外科学的范畴《外科学总论》
  11. 外劳宫《中医词典》
  12. 外科学的发展《外科学总论》
  13. 外劳宫《针灸学》
  14. 外科学《中国医学通史》
  15. 外牢推至大陵位《幼科推拿秘书》
  16. 外科学《中国医学通史》
  17. 外廉《中医词典》
  18. 外科十法《医学心悟》
  19. 外陵《针灸大成》
  20. 外科启玄附痘科序《外科启玄》
  21. 外陵《中医词典》
  22. 外科疗法《医学遗传学基础》
  23. 外陵《针灸学》
  24. 外科疾病的理疗《理疗学》
  25. 外漏《中医词典》
  26.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学》
  27. 外鹿髓丸《韩氏医通》
  28. 外科疾病《中国医学通史》
  29. 外泌汗腺《组织学与胚胎学》
  30. 外科附方(外科理例 下)《古今医统大全》
  31. 外命《中医词典》

《医法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