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附:口苦、口酸、口辛、口甘、口淡、口糜]

《医法圆通》书籍目录

口臭一证,有胃火旺极而致者,有阴盛而真精之气发泄者。

因胃火旺而致者,其人必烦躁恶热,饮冷不休,或舌苔芒刺,干黄、干黑、干白等色,气粗汗出,声音响亮,二便不利,法宜专清胃火,如人参白虎、大小承气、三黄石膏汤之类。

因精气发泄而致者,由其人五脏六腑元阳已耗将尽,满身纯阴,逼出先天立命一点精气,势已离根欲脱,法在不救。口虽极臭,无一毫火象可凭,舌色虽黄,定多滑润,间有干黄、干黑,无一分津液于上,而人并不思茶水,困倦无神,二便自利,其人安静,间有渴者,只是喜饮极热沸汤。以上等形,俱属纯阴。若凭口臭一端,而即谓之火,鲜不为害。予曾治过数人,虽见口臭,而却纯阴毕露,即以大剂白通、四逆、回阳等方治之。一二剂后,口臭全无,精神渐增,便可其可愈。若二三剂后,并不见减,十中仅求得一二,仍宜此法重用多服,此是病重药轻,不胜其任也。昧者只图速效,服一二剂未见大效,便即更医,如此之情,举世皆然,岂真医药之不良哉。[眉批]知非氏曰:气之香薰者,清阳之气也。气之臭恶者,浊阴之气也。口臭缘浊阴极盛,阳气之用不宣,多有涎垢浊腻,譬如暑天,阴雨过甚,天阳被郁,凡物发霉起涎,其气臭恶,若得数日炎热,臭气顿失。人身遍体纯阴,所以真阳厥脱之候,往往现此证象。医识此理,便能治此证。钦安窥见其微,故按中反复征引言之,学者不可忽略看过。

查近市习,一见口臭,并不辩明阴阳,便以生地、二冬、知母花粉石膏大黄之品投之,阳盛则生,阳盛则毙,不可不知也。

其中尚有口苦者,心胆有热也。心热者,可与导赤散黄连汤。胆热者,可与小柴胡汤黄芩,或泻肝汤口酸者,肝有热也,可与当归芦荟散龙胆泻肝汤。口辛者,肺有热也,可与泻白散清肺饮。口甘者,脾气发泄也,可与理中汤六君子汤。口淡者,脾气不足也;可与归脾汤参苓白术散口糜者,满口生白疮,系胃火旺也,可与甘露饮凉膈散。以上数证,皆宜知之。总在考究阴阳实据为要。予尝治阳虚阴盛之人,投以辛甘化阳二三剂,即有现口苦、口酸、口淡、口辛、口甘等味,又服二三剂,而此等病形即无。予仔细推究,皆缘真阳失职,运转力乖,兼之服药停积未法,令得辛甘化阳之品,运转复行,积滞即去,故口中一切气味出矣。[眉批]真阳变动,露出真面,辛甘助化,易危为安,药之为力不浅,然此等至理,少有见到者。昧者不识此理,见酸即治酸,见苦即治苦,鲜不增病,医理之微,不诚难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法圆通》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法圆通》书籍目录
  1. 口臭[附:口苦、口酸、口辛、口甘、口淡、口糜]《医法圆通》
  2. 口臭《奇效简便良方》
  3. 口臭方九首《外台秘要》
  4. 口臭《儿科萃精》
  5. 口臭喉腥《医学纲目》
  6. 口臭《儒门事亲》
  7. 口臭候《诸病源候论》
  8. 口臭《证治准绳·类方》
  9. 口臭门主方《疡医大全》
  10. 口臭《幼幼新书》
  11. 口臭门主论《疡医大全》
  12. 口臭《中医词典》
  13. 口臭秘方《华佗神方》
  14. 口臭《中医词典》
  15. 口臭难闻《奇效简便良方》
  16. 口臭《孙真人海上方》
  17. 口殠《中医词典》
  18. 口臭《圣济总录》
  19. 口殠《中医词典》
  20. 口臭《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1. 口疮《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22. 口臭《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3. 口疮《中医名词词典》
  24. 口齿证《明医指掌》
  25. 口疮《千金翼方》
  26. 口齿统论《圣济总录》
  27. 口疮《圣济总录》
  28. 口齿舌疾门《医方考》
  29. 口疮《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30. 口齿门《养生导引法》
  31. 口疮《孙真人海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