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利
按小便不利一证,有阳虚,阴虚,心移热于小肠,与太阳腑证中之蓄尿、蓄热、蓄血、癃闭诸证。
因阳虚而致者,由下焦阳微,阴寒阻截膀胱之路,阻微无力,不能化之,故小便不利。其人定无力无神,两尺必浮空,或极劲,口并不渴,即有渴者,必喜热汤。法宜扶下焦之阳,如桂苓术甘汤,倍桂,加白蔻、砂仁,或桂枣丸加胡椒、丁香之类。
因阴虚而致者,由下焦血液不足,邪热遂生,须知焦思则生心火,忿怒生肝火,思淫动相火,火动于中,不独此疾,皆是由一念而生,其旨甚微,切不可慨谓由外而生。热结于尿隧,闭其水道流行之机,故不利。其人多烦躁,口渴饮冷,小便或能滴几点,或短赤而热痛。法宜扶下焦之阴,如四苓滑石阿胶汤,益元散之类。
因心移热而致者,由心火太旺,或焦思太甚,而生心火。心与小肠为表里,心热甚而小肠受之,热伏小肠,伤及血液,流行失职,而小便遂不利也。其人病情多与阴虚法同。法宜清心,如黄连解毒汤加滑石、木通,或导赤散倍生地之类。
至于太阳腑证中之蓄尿、蓄热、蓄血、癃闭等证,已详《医理真传》,兹不具载。[眉批]知非氏曰:前证言胃传糟粕于二肠,得元气运化而出。膀胱主溺,与二肠无涉。知非细维其原,在胃阳明为海,生糟生血,化气行水之宗。具脾为胃行津液,脾能行水,由水道达于膀胱,膀胱有下口而无上口,须气化渗泌而出。今病人小便不利,明是二土失职,中宫少运。《经》曰:阳明主阖。又曰:脾胃同处中州。又可见脾不为胃行津液,故水道不利。如此溯本穷源,阳虚阴虚,一切移热、蓄热、蓄尿、蓄血、癃闭诸证,有由来矣。再观仲景五苓散方中用桂枝、白术通阳和脾,义极精微,大具神通手眼。钦安按中执定阴阳实据,加以温中行气治之,必无不效也。

- 小便不利《医法圆通》
- 小便不快《孙真人海上方》
- 小便不利《金匮悬解》
- 小便不禁秘方《华佗神方》
- 小便不利《中医词典》
- 小便不禁门《医方考》
- 小便不利《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小便不禁门《张氏医通》
- 小便不利《伤寒捷诀》
- 小便不禁候《诸病源候论》
- 小便不利《医学纲目》
- 小便不禁方二首《外台秘要》
- 小便不利《张氏医通》
- 小便不禁(遗尿附)《针灸资生经》
- 小便不利《医学心悟》
- 小便不禁(小便频数遗溺)《张氏医通》
- 小便不利《伤寒大白》
- 小便不禁《女科证治准绳》
- 小便不利《推拿抉微》
- 小便不禁《药症忌宜》
- 小便不利《竹林女科证治》
- 小便不禁《盘珠集胎产症治》
- 小便不利《医效秘传》
- 小便不禁《金匮钩玄》
- 小便不利《广瘟疫论》
- 小便不禁《也是山人医案》
- 小便不利《伤寒括要》
- 小便不禁《丹溪治法心要》
- 小便不利(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 小便不禁《丹溪手镜》
- 小便不利(小便难附)《伤寒六书》
《医法圆通》
- 清·郑寿全
- 卷一用药弊端说
- 卷一各症辩认阴阳用药法眼
- 心病不安
- 肺病咳嗽
- 肺痿肺痈
- 胃病不食
- 脾病呕吐泄泻
- 肝病筋挛
- 肾病腰痛
- 头痛
- 目病
- 耳病肿痛
- 鼻流清涕
- 鼻孔煽动
- 唇口红肿
- 齿牙肿痛
- 口臭[附:口苦、口酸、口辛、口甘、口淡、口糜]
- 舌肿、舌痛、重舌、舌强、舌麻、舌木、舌缩
- 喉蛾
- 两手膀背痛
- 心痛
- 胃痛
- 脐痛
- 疝证
- 遗精
- 卷二各症辩认阴阳用药法眼
- 卷二女科门
- 经水先期而至或十七八九日,二十四王日者是也
- 经水后期而至或三十七八日,四五十日,及两三月者是也
- 经来淋漓不断
- 经水来多而色紫成块
- 经水来少而色淡
- 经水将行而腹痛
- 经水行后而腹痛
- 妇人经闭不行或四五十日,或两三月者是也
- 崩
- 带
- 求嗣约言
- 妊娠
- 小儿诸疾约言
- 卷二外科约言
- 卷三
- 伤寒溯源解
- 辩温约言
- 辩认邪盛热炽血伤病情
- 干呕不止
- 张目谵语
- 口渴饮冷不止
- 大汗如雨
- 舌苔干黄烦躁不宁
- 狂叫不避亲疏
- 二便不利
- 鼻如煤烟
- 肛门似烙
- 小便涓滴作痛
- 食入即吐
- 昏沉不省人事
- 日晡发热饮冷妄言鬼神
- 呃逆不止
- 鼻血如注
- 斑疹频发
- 喉痛厥逆
- 脓血下行不止
- 皮毛干粗
- 筋挛拘急
- 阴囊如斗
- 周身红块
- 身冷如冰形如死人
- 头面肿痛
- 辩认阴盛阳衰及阳脱病情
- 头痛如劈
- 目痛如裂
- 耳痒欲死
- 印堂如镜
- 唇赤如朱
- 两颧发赤
- 鼻涕如注
- 口张气出
- 眼胞下陷
- 白眼轮青
- 目肿如桃
- 目常直视
- 目光如华
- 面色光彩
- 面如枯骨
- 面赤沭如朱面,赤如瘀,面白如纸,面黑如煤,面青如枯草。
- 齿牙血出
- 牙肿如茄
- 耳肿不痛
- 喉痛饮滚
- 咳嗽不已
- 气喘唇青
- 心痛欲死
- 腹痛欲绝
- 肠鸣泻泄
- 大便下血
- 小便下血
- 精滴不已
- 午后面赤
- 身痒欲死
- 大汗如雨
- 大汗呃逆
- 身热无神
- 吐血身热
- 大吐身热
- 大泄身热
- 午后身热
- 皮毛出血
- 阴囊缩入
- 两脚大烧
- 两手肿热
- 两乳忽肿
- 疮口不敛
- 痘疮平塌
- 肛脱不收
- 小便不止
- 腹痛即泄
- 身疼无热
- 身热无疼
- 身冷内热
- 身热内冷
- 身重畏冷
- 身强不用
- 脚轻头重
- 脚麻身软
- 气喘脉劲
- 吐血脉大
- 虚劳脉动
- 辩脉切要
- 切脉金针
- 相舌切要
- 万病一气说
- 胎元图说
- 用药须知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