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四、大肠

《消化病学》书籍目录

大肠分为盲肠(包括阑尾)、结肠及直肠。回肠末端向盲肠突处,形成上、下两片唇状瓣即回盲瓣。回盲瓣不仅能防止结肠内容物包括细菌逆流入小肠,同时也有控制食糜间歇地进入结肠的作用。升结肠及降结肠的前面和两侧有腹膜复盖,后面借结缔组织固定于腹后壁。横结肠完全为腹膜包裹并形成较宽的横结肠系膜,使横结肠能成为弓状下垂;一般横结肠位于腹上部或腹中部,内脏下垂者可达髂嵴水平以下,触诊横结肠,应注意此位置的变化。乙状结肠的两端固定于腹后壁不能移动,而中段有很大的活动范围并可呈一定的生理性扭转。直肠则有弓向后方的直肠骶曲和弓向前方的直肠会阴曲。

肠粘膜表面光滑,复以柱状上皮。上皮细胞间夹有大量杯状细胞。肠腺底部的未分化细胞有不断增生分化及形成新生细胞能力。大肠肠壁肌层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增厚的环肌是形成结肠半月皱襞的基础。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在于吸收水分,形成和排出粪便。大肠粘膜腺体能分泌微碱性的浓稠沾液,有保护肠粘膜和滑润粪便作用。大肠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从粪流中吸收水和钠。正常人每天从大肠吸收水分500-800毫升;它还能分泌钾,约随大便排出4-9毫当量钾。大肠还能吸收部份胆汁酸(约为总胆盐库的5-10%)。

纤维肠镜可看清结肠回肠粘膜,回肠粘膜表面有绒毛存在,而盲肠粘膜则无。正常的结肠粘膜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湿润性,粘膜下血管纹理清晰,半月皱襞形成的肠扭袋光滑、锐利。但肠腔及肠袋形式在各段结肠有所不同。降结肠呈筒状腔道,横结肠扭袋常呈倒三角形,升结肠扭袋多呈直立三角形。脾、肝曲及盲肠在视野中呈膨大的盲袋状;但脾曲的内侧壁有通向横结肠开口。肝曲由于与肝脏紧贴,盲袋壁示灰青或灰兰色。盲肠之盲袋可见二三条连结成V或Y形的粘膜皱襞,是确认盲肠的重要标记。在其附近,尚可见回盲瓣及阑尾的开口。若粘膜血管纹理消失,粘膜增厚水肿、反光过度增强、色泽分布不均多系炎症改变。局限性出血斑或出血点若非插镜或吸引所致,亦系异常表现。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消化病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消化病学》书籍目录
  1. 大肠《消化病学》
  2. 大肠《组织学与胚胎学》
  3. 大肠癌《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4. 大肠《人体解剖学》
  5. 大肠癌《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6. 大肠《顾松园医镜》
  7. 大肠癌《中医内科学》
  8. 大肠《普济方·针灸》
  9. 大肠癌病人的自我保健法《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0. 大肠《医述》
  11. 大肠癌的高危对象《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2. 大肠《中医基础理论》
  13.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4. 大肠《疡医大全》
  15. 大肠癌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16. 大肠《中医词典》
  17. 大肠壁结构《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18. 大肠《中医名词词典》
  19. 大肠病《千金翼方》
  20. 大肠《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1. 大肠病《中医词典》
  22. 大肠《放射诊断学》
  23. 大肠病候《诸病源候论》
  24. 大肠《临床营养学》
  25. 大肠部(手阳明属腑)《笔花医镜》
  26. 大肠《经络全书》
  27. 大肠侧推到虎口穴法《推拿抉微》
  28. 大产论《古今医彻》
  29. 大肠虫出《奇效简便良方》
  30. 大产《儒门事亲》
  31. 大肠虫出《奇方类编》

《消化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