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平门)

《药鉴》书籍目录

贝母止嗽生津,专治胸膈稠痰,能降心中逆气。巴戟天补髓填精。忍冬草散肿消牛膝益阴壮阳,填骨髓,除腰膝酸疼。善理一身虚羸,能助十二经脉。黄精除风湿,壮元阳,健脾胃,润心肺,旋服年久,方获奇功。羌活散肌表八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五加皮去女子阴痒难当,扶丈夫阳痿不举。多年瘀血能逐,小便遗沥可止。三棱专破血中滞气,立消症瘕积聚。虚人慎用,恐损真气。麻子仁治风秘,润肠要药。海金沙利小水,不伐真阴。山慈菇消痈疽无名疔肿,散瘾疹诸般恶疮。茯苓淡能利窍通便,不走精气。为除湿行水之要药,乃养神益智之佳品。枇杷叶治热嗽无休,利肺脏逆气。淫羊藿治男子绝阳不兴,疗女子绝阴不产。紫葳花主崩中症瘕血闭,治寒热羸瘦养胎,产后一切诸疾,为血气痛之要药也。瓜蒂豁痰吐涎,亦能搐鼻。琥珀通淋活血,少加桂以引经。辰砂极能镇心,研末入药调服。龙骨涩精,止泻敛汗,又能长肉生肌。大腹皮水肿,利腹胀黑豆煎汁浸洗。全蝎疗风疳,最能解毒山楂消食醒脾,又行滞气,小儿多用无妨。小麦止汗养心,须配红枣为良。猪苓利水行湿,多服恐伐肾气。龟板补阴弱,而退阴火煎熬。坚筋骨,更疗妇人血崩。鳖甲补真阴,而虚劳可复。凉骨蒸,而疟母能痊。破症瘕消痈肿,须用醋煮。玄参逐热消斑,散痰核痈肿,疗寒热往来。驱无名之火邪,清喉中之疼痛。莲肉醒脾,又能清心,滚水泡去皮心。茯神宁神定志,又止惊悸虚劳。天麻治小儿风疳惊悸,疗大人风热头痛草豆蔻治胃脘疼痛,止霍乱吐逆。枸杞子能补气,去风明目。益元阳,补精治虚。酸枣仁宁心志,益肝补中。敛虚汗,除烦止渴。若睡卧不宁者多用,实则生研,虚则炒用。郁李仁安心志,而惊悸能定。舒气结,而阳脏和调。柏子仁养心脾,又安神明目。何首乌黑发须,又除风绝疟。侧柏叶治热通淋,大益脾土,又止血崩。必须捣汁煎药,随月建方取用,蜜水蒸过阴干。大枫子苍耳子,风家要药。蛇床子木鳖子,扫疥莫缺。轻粉治疮疥,又能长肉生肌。枯矾燥湿以去虫,外科用之护心。童便补阴,利膀胱之郁热,通血脉以归阴分。炒壁土止吐泻,乃借土气以回胃气。铁锈水开结如神,取其性重易以堕下。韭汁止吐衄,单服有功。皂荚开结闭,亦豁风痰。竹沥化痰,非姜汁不能行经。蕤仁除 烂于双睛,逐风淫在四肢。鼠粘子治喉痛,而散热邪,消瘾疹而主风湿。通草泻小肠火郁不散,利膀胱水闭不行。牛黄止口噤癫狂,安魂定魄。主惊痫寒热,而神志清宁。菟丝子益阴虚,而除精气之走泄。健肌肤,坚强筋骨之酸疼。破故纸治腰膝酸疼神效,填骨髓精滑无二。虎骨治胎损,又坚筋骨。阿魏主尸注,又消肉积。棕榈灰治妇人之血崩。人牙痘疮之倒靥。

以上共五十九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药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药鉴》书籍目录
  1. 药性(平门)《药鉴》
  2. 药性(寒门)《药鉴》
  3. 药性(热门)《药鉴》
  4. 药性《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5. 药性(温门)《药鉴》
  6. 药性《重楼玉钥续编》
  7. 药性,药性赋《古今医鉴》
  8. 药性《经验麻科》
  9. 药性变迁论《医学源流论》
  10. 药效学原因《临床生物化学》
  11. 药性便览《痧胀玉衡》
  12. 药效学研究《医院药学》
  13. 药性不同《医学纲目》
  14. 药效学和药物动力学《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5. 药性裁成《医旨绪余》
  16. 药相反歌《普济方·针灸》
  17. 药性裁成章《韩氏医通》
  18. 药线引流《中医词典》
  19. 药性赋幼科摘要《幼科铁镜》
  20. 药线引流《中医名词词典》
  21. 药性歌《万病回春》
  22. 药线《外科十三方考》
  23. 药性歌(凡二百四十首 添加)《明医指掌》
  24. 药误不即死论《医学源流论》
  25. 药性歌括《寿世保元》
  26.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理学》
  27. 药性光明赋《异授眼科》
  28. 药物作用机制《药理学》
  29. 药性论《银海精微》
  30.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31. 药性升降浮沉补泻法《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