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里证诗

《医学实在易》书籍目录

表中之里是阳明,热渴汗多白虎(汤)行,胃实晡潮膨谵语,里中之里枳(实大)黄平(二承气汤随其见症而用之。)

心痛(心为君主之官,受邪而痛,手足寒至节,名真心痛,不治。此云心痛,乃心包络痛也,)胸膺痛(肺气不调,)胃脘痛(胃气不和,)两胁痛(肝胆之病,)大腹痛(属脾,)小腹痛(肝肾之病,昔人每证当分别九种∶曰饮、曰食、曰热、曰冷、曰风、曰虫、曰悸、曰注、曰去来。悸者,心虚而动痛也。注者,邪气着而痛也。去来者,作止不常,亦邪气也。但注阴而去来为阳耳,其实是小家伎俩,不必泥也。宜以上中下两旁部位分之,自心胸至胃脘为上部,宜宣其阳气。阳气虚宜黄 ,气实宜枳实,气结宜贝母栝蒌皮,气逆宜半夏薤白,气滞宜檀香砂仁之类,自胃脘至脾为中部,宜调其阴阳。仲景理中丸,以人参(甘寒多液为阴分药、)甘草(味胜于气,亦阴分药。)补阴。以白术干姜补阳,为万古准绳。即如通脉四逆汤,急于回阳,若有腹苦,必加苦寒如芍药以养阴。黄连汤重于清火,因有腹痛,不离辛热之姜桂以开阳。此理甚微,非熟于《内经》者,不可与语也。自脐下至阴器为下部,宜破其阴气,《金匮》名为寒疝(金人以睾丸肿大为疝,《金匮》则以腹中痛剧为寒疝。)所主皆附子乌头蜀椒大热之性,扶阳以破阴。若前痛彻后,后痛彻前,阴阳无分界限,宜加赤石脂一、二两以堵截之,而生姜当归羊肉汤,籍羊肉之浊气引入阴分以破阴,尤为神妙也。胁肋一带为侧部,宜利其枢转,肝胆之气,其行在侧,小柴胡汤为少阳之正药,当归四逆汤为厥阴之正药,或再加鲜橘叶四十九片则得矣。以上诸证,脉细而迟,寒也,以姜桂附子吴茱萸之类为主。脉大而数,热也,以金铃子黄连沙参、芍药之类为主。痛而利者,虚也,以附子理中汤之类为主。痛而闭者,实也,以小承气汤之类为主。亦有寒实而痛者,宜大黄附子汤以温通之。若吐虫,则用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当归川椒黄连乌梅。若食积,则先以平胃散麦芽山楂以消导之,否则以承气汤下之。若因怒气而痛,则以七气汤加贝母、抚芎香附以解之,人人共喻,不必赘也。又《仁斋直指》治脾痛攻刺,百药罔效,用和剂抽刀散如神。此方医家秘不轻传,嘉庆十八年,长州徐炳南,梓尤氏《金匮翼》载之。心腹为阴,故列于里证。(经义)《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滞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厥病篇》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按∶经文极繁,此不过摘其要语。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实在易》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实在易》书籍目录
  1. 伤寒里证诗《医学实在易》
  2. 伤寒里证《中医词典》
  3. 伤寒利候《诸病源候论》
  4. 伤寒里虚法先补里二条《伤寒贯珠集》
  5. 伤寒例《伤寒杂病论》
  6. 伤寒类症《伤寒指掌》
  7. 伤寒例《备急千金要方》
  8. 伤寒类伤寒辨《医学心悟》
  9. 伤寒例《伤寒论》
  10. 伤寒类《察病指南》
  11. 伤寒令不相染易候《诸病源候论》
  12. 伤寒劳复证《伤寒总病论》
  13. 伤寒六法《中医词典》
  14. 伤寒劳复食复方二十五首《外台秘要》
  15. 伤寒六经传受《伤寒直格》
  16. 伤寒劳复食复《冯氏锦囊秘录》
  17. 伤寒六经见证法《医学心悟》
  18. 伤寒劳复三十二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19. 伤寒六经提纲病情$《医理真传》
  20. 伤寒劳复秘方《华佗神方》
  21. 伤寒六绝脉歌括《冯氏锦囊秘录》
  22. 伤寒劳复候《诸病源候论》
  23. 伤寒六日候《诸病源候论》
  24. 伤寒劳复《幼幼新书》
  25. 伤寒论《古今医统大全》
  26. 伤寒狂言谵语郑声辨《冯氏锦囊秘录》
  27. 伤寒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8. 伤寒苦乐《针灸素难要旨》
  29. 伤寒论《医贯》
  30. 伤寒口舌生疮《圣济总录》
  31. 伤寒论《古今医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