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嗣真少阴症似太阳太阳脉似少阴不同论

《古今医彻》书籍目录

盖太阳病.脉似少阴.少阴病.证似太阳.所以谓之反.而治当异也.今深究其旨.均自脉沉发热.以其有头疼.故为太阳病.脉当浮.今反脉不浮而沉者.以里虚久寒正气衰微所致.今身体疼痛.故宜救里.使正气内强.逼邪外出.而干姜生附.亦能出汗而解.假若里不虚寒.则见脉浮.而正属太阳麻黄证也.均自脉沉发热.以其无头疼.故名少阴病.当无热.今反寒邪在表.但皮肤郁闭而为热.如在里.则外必无热.故用麻黄细辛以发表间之热.附子以温少阴之经.假使寒邪惟在里.当见吐利厥逆等症.而正属少阴四逆汤证也.以此观之.表邪浮浅.发热之反尤轻.正气衰微.脉沉之反为重.此四逆为剂.不为不重于麻黄附子细辛汤也.可见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所谓太阳少阴脉沉发热虽同.而受病有无头疼与用药自别.故并言之耳.若误治之.其死必矣.按嗣真云.太阳症头疼身热.是太阳感寒也.脉当浮而反沉.是少阴脉.又非少阴感寒乎.用四逆汤.治少阴.救里为急.不虑太阳之邪不出也.又云少阴症脉沉.是少阴感寒也.不应热而反发热.是太阳症.又非太阳感寒乎.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兼治太阳.以发表热.不虑少阴之经不温也.虽然.太阳症而脉浮.复兼吐利.将独治太阳乎.少阴脉沉而发热.不兼太阳.则又当专主少阴矣.不可不知.由此推之.如阳明身热潮热.而脉微弱下利四肢厥冷.则又是太阴矣.宁独主阳明也乎.不得不参附子理中等汤.救太阴之里也.少阳寒热往来.而脉细蛔厥烦躁腹疼.则又是厥阴矣.宁独主少阳也乎.不得不参吴茱萸等汤.救厥阴之逆也.盖阳症阳脉.易辨也.阳症阴脉.症假脉真也.又有症假而脉亦假者.如阴极发躁.欲投水中.脉来鼓指.重按全无.内真寒而外假热也.更有脉涩肢冷.呕逆便秘.伏热于中.水极似火.火极亦似水也.凡此者又岂可与两感同论哉.要之治其本者.百不一失.治其标者.百不一得.临症者慎旃.

四逆汤

附子(二钱) 甘草 干姜(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 细辛(各二钱) 附子(一钱)

水煎服

理中汤

人参 白术 干姜(各一钱) 甘草(八分)

水煎服.腹痛甚.加附子.寒而吐者.加生姜小便不利.加茯苓.肾气动者.去术.

吴茱萸汤

茱萸 生姜(各三钱) 人参(一钱)

水钟半.枣一枚.煎七分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彻》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彻》书籍目录
  1. 嗣真少阴症似太阳太阳脉似少阴不同论《古今医彻》
  2. 嗣孕《笔花医镜》
  3. 《本草纲目》
  4. 嗣育门绪论《女科精要》
  5. 《得配本草》
  6. 嗣育门绪论《冯氏锦囊秘录》
  7. 《名医别录》
  8. 嗣育门汇方《妇科心法要诀》
  9. 松柏通幽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10. 嗣育门汇方《医宗金鉴》
  11. 松峰达原饮《时病论歌括新编》
  12. 嗣面候《诸病源候论》
  13. 松浮《疫疹一得》
  14. 四总穴名《针灸易学》
  15. 松橄榄《滇南本草》
  16. 四总穴歌《针灸聚英》
  17. 松膏《备急千金要方》
  18. 四总穴歌《针灸大全》
  19. 松膏酒《备急千金要方》
  20. 四总穴歌《针灸大成》
  21. 松根白皮《千金翼方》
  22. 四总穴《类经图翼》
  23. 松根酒《饮膳正要》
  24. 四柱散《是斋百一选方》
  25. 松果体《生理学》
  26. 四柱散《瘴疟指南》
  27. 松果体《组织学与胚胎学》
  28. 四柱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9. 松花《本草经解》
  30. 四柱散《冯氏锦囊秘录》
  31. 松花《本草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