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肿胀论
尝观肿胀之疾.必发喘急.而喘病则有肿而不胀.胀而不肿者.又有先肿而后喘.先喘而后肿者.病情既殊.则治之者何可不为之别耶.试究详之.大抵肿胀在脾.喘满在肺.胀甚于肿.属肝乘脾.肿甚于胀.属肾乘肺.故治胀之法.先宜平肝.肝平则气调.而不中滞.次用补脾敛肝.土旺则能健运.土中泻木.白芍药酸以收之.若过于快气.则中州亦伤.而不能复其职矣治肿之法.先宜清肺.肺清则气降.而不上逆.次用淡渗益阴.淡渗则能利窍.金藏水中.生地黄苦以坚之.若过于疏泄.则有阳无阴.而亦不能以化矣.然由肿胀而至于喘者.则求其肿胀之因而调之.不治喘而喘自宁.若由喘而至于肿胀者.则求其致喘之因而理之.不治肿胀而肿胀自愈.木火之与金水.易而为治.比之操刃.况乎土位于中.四气昏得乘之也哉.善治者.必审脏腑所属.而以苦欲补泻求之.庶得乎病之情.而不胶于成法也.
【治验】
一女人年三旬余.得气喘症.身发肿胀.他医疗已逾年.竟罔效.延余诊之.脉细带数.行动喘乏.所服破气药无遗.余见其肿甚.用大腹皮陈皮茯苓泽泻车前中.独入生地白芍药牡丹皮.以阴济阳.上收其逆气.而下得以化.不三剂减半.数剂乃愈.继以八珍调之.
一男子年十六.近除得感寒症.余与发表消食.至新正四日.竟愈矣.余令之食粥.其家过慎.止与陈米汤饮.至二十日.复延治.上则发喘.下则发肿.由足跗至膝上.不惟肿.其色红赤可怪.及按其脉.则微细.问其胸.觉饥甚.与粥饮入口便喘.余因谓曰.五气养阳.五味养阴.今半月余.止用陈久米饮.有气无味.阴不济阳.其何能化.然两足通红奈何.余乃谓曰.此必过食咸味.咸走血就下.随其水而外发.故至此.询之.乃因口淡.任啖腌菜而然.余以为不必治.急索饭及荤菜.与之半盏竟安.病者欢甚.少顷又进半盏.易以他荤亦安.余竟教以如是调理.约旬日阴渐旺则阳化而肿自退果然.

- 续肿胀论《古今医彻》
- 续治诸症《疠疡机要》
- 续诸疮验方《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续增哑《医学纲目》
- 絮状沉淀试验《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续增小儿伤寒《医学纲目》
- 蓄《千金翼方》
- 续增妊娠伤寒《医学纲目》
- 蓄《本草经集注》
- 续增斑《医学纲目》
- 蓄《新修本草》
- 续印《产科心法》之缘起《评注产科心法》
- 蓄《吴普本草》
- 续养生论《苏沈良方》
- 蓄《本草备要》
- 续序《痧胀玉衡》
- 蓄《本草蒙筌》
- 续添《医学启源》
- 蓄《冯氏锦囊秘录》
- 续随子丸《仁术便览》
- 蓄《本经逢原》
- 续随子《本草图经》
- 蓄《本草从新》
- 续随子《本草乘雅半偈》
- 蓄《得配本草》
- 续随子《药性切用》
- 蓄《本草思辨录》
- 续随子《本草分经》
- 蓄《本草崇原》
- 续随子《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蓄《本草便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