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瘅
谷瘅者,脾胃不和,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浊气下流,小便不通,湿热入于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瘅,和中茵陈汤主之。
和中茵陈汤(自制)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广皮(一钱) 浓朴(一钱)木香(五分) 砂仁(一钱) 茅术(一钱) 山栀(一钱五分) 茵陈(三钱) 萆 (二钱) 车前(二钱) 生谷芽(二钱) 熟谷芽(二钱) 生苡仁(五钱) 熟苡仁(五钱煎汤代水)

- 谷瘅《校注医醇剩义》
- 谷醋《药性切用》
- 谷疸《中医名词词典》
- 谷虫《本草求真》
- 谷疸《圣济总录》
- 谷部《本草便读》
- 谷疸《四圣心源》
- 谷部《普济方·针灸》
- 谷疸《中医词典》
- 谷部《古今医统大全》
- 谷疸《医述》
- 谷部《景岳全书》
- 谷疸《症因脉治》
- 谷并菜类《养生导引秘籍》
- 谷疸《金匮翼》
- 谷氨酸的代谢与功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谷疸方三首《外台秘要》
- 谷《本草择要纲目》
- 谷疸候《诸病源候论》
- 谷《养生导引秘籍》
- 谷疸秘方《华佗神方》
- 谷《食鉴本草》
- 谷疸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谷《中医词典》
- 谷疸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古砖《证类本草》
- 谷疸治验《卫生宝鉴》
- 古砖《本草纲目》
- 谷道《中医词典》
- 古冢中水《饮食须知》
- 谷道赤痛候《诸病源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