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燥
脾本喜燥,但燥热太过,则为焦土,而生机将息,令人体疲便硬,反不思食,此正如亢旱之时,赤地千里,禾稼不生也,泽下汤主之。
泽下汤(自制)
人参(一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 生地(六钱) 白苏子(三钱)大麻仁(三钱) 石斛(三钱) 山药(三钱) 料豆(三钱) 红枣(十枚)
参、枣、归、芍,脾家血分药,与涵木养营汤同。以肝藏血,脾统血也。生地与山药、料豆同用,有补脾及肾之意,所以命名泽下。石斛有咸味者,亦能滋肾,因脾燥必吸肾阴。气血虚之便硬,反不思食,无攻泻之可进,麻仁、苏子油多润肠,不妨气血,最为稳着。祖怡注。

- 脾燥《校注医醇剩义》
- 脾脏肿大《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脾胀《中医词典》
- 脾脏中风《中医词典》
- 脾胀《金匮翼》
- 脾脏证治《育婴家秘》
- 脾胀病候《诸病源候论》
- 脾脏用药《普济方·针灸》
- 脾照五脏《丹台玉案》
- 脾脏虚冷泄痢《圣济总录》
- 脾着《中医词典》
- 脾脏图《古今医统大全》
- 脾蒸《中医词典》
- 脾脏统论《圣济总录》
- 脾之大络《中医名词词典》
- 脾脏脉论《备急千金要方》
- 脾之大络《中医词典》
- 脾脏脉病虚实《寿世保元》
- 脾之经,脾脉本在肌肉,足太阴,湿,己土。《医学启源》
- 脾脏冷气攻心腹疼痛《圣济总录》
- 脾之经足太阴湿己土《儒门事亲》
- 脾脏冷气腹内虚鸣《圣济总录》
- 脾之造字《思考中医》
- 脾脏经文《刺灸心法要诀》
- 脾志思《中医词典》
- 脾脏经文《医宗金鉴》
- 脾中风《圣济总录》
- 脾脏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脾中风《中医词典》
- 脾脏歌一《脉诀刊误》
- 脾中寒《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