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
痰饮者,先生痰而后停饮,积水为病也。人非水谷不能生活,然水气太盛,不能流行,则病亦丛生。论者谓人身所贵者水也。天一生水,乃至充周流灌,无处不到。一有瘀蓄,即如江河回曲之处,秽积聚,水道日隘,横流旁溢,必顺其性,因其势而利导之,庶得免乎泛滥,此说是矣。然谓为天一之水,充周流灌,以至于瘀蓄,则窃以为不然。夫天一之水,精也、血也、津液也,此人身之圣水,惟患其少,不患其多,安有变为痰饮之理。且停饮之人,往往呕吐,所吐之水,或清或黄,或酸或腐,动辄盈盆,天一之水,顾若此之贱且多乎!盖水谷入胃,除散精之外,其势下趋,由小肠而膀胱,乃气化而出,无所为饮也。惟脾有积湿,胃有蕴热,湿与热交蒸,脾胃中先有顽痰,胶粘不解,然后入胃之水遇痰而停,不能疾趋于下,日积月累,饮乃由是而成。又况嗜茶太过者,湿伤脾;嗜酒太过者,热伤胃;过嗜生冷者,寒伤脾胃;各各不同。而于是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留饮、伏饮,遂由浅入深,而酿成痼疾矣。其见症与治法,均列于后。

- 痰饮《校注医醇剩义》
- 痰饮《医学实在易》
- 痰饮《校注医醇剩义》
- 痰饮《周慎斋遗书》
- 痰饮《医学从众录》
- 痰饮《血证论》
- 痰饮《经验丹方汇编》
- 痰饮《明医杂着》
- 痰饮《时方妙用》
- 痰饮《吴鞠通医案》
- 痰饮《医学三字经》
- 痰饮《医学心悟》
- 痰饮《叶天士医案精华》
- 痰饮《丹台玉案》
- 痰饮《也是山人医案》
- 痰饮《医学摘粹》
- 痰饮《女科证治准绳》
- 痰饮《医学摘粹》
- 痰饮(参叶案)《伤寒指掌》
- 痰饮《症因脉治》
- 痰饮(唾)《张氏医通》
- 痰饮《卫生易简方》
- 痰饮、哮喘案《丁甘仁医案》
- 痰饮《明医指掌》
- 痰饮八《金匮悬解》
- 痰饮《顾松园医镜》
- 痰饮部《本草易读》
- 痰饮《万病回春》
- 痰饮喘急《医宗金鉴》
- 痰饮《古今医鉴》
- 痰饮喘急《儿科萃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