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收早收难收第四十九
麻出高耸润泽点.清解重施肺无险.自表至里渐次收.肤无疮痕名为敛.
麻出一日即便收.非冒风寒即挟热.误食酸物亦能致.三者源来有分别.
旋出旋收病势轻.连绵不尽势堪惊.化斑解毒令消灭.莫使余邪集病身.
麻疹出收合阴阳.出以温和收以凉.连出不收阳气盛.迟迟间出是阴强.
麻疹出收.常以六时为准.如子后出.午时即收.午后出.子时即收.乃阳生阴长.阴生阳成.
造化自然之数也.凡此旋出旋收者.乃为易收.其症则轻.然麻之易收.必须先时麻出高耸.粒尖淡红色润.以其毒轻.而肌表易清.肺无加咳.故易收也.又有一等.火毒虽重.而重施清解.以致肺胃火邪悉退而易收者有之.然必于三日之间.从肌表而渐收于里.或三日之间.一时收尽.肤上并无疮痕形影者.方为易收.治者当详审之.若麻出一日而收者.乃见风大早.为风寒所冲.
麻毒内攻.未清爽者.非为易收.急宜施治.若不早治.必致胃烂而死.宜以葛根疏邪汤(见三十三条)主之.虽不复出.亦无后患.即三日后麻已收敛明白.如有被风寒所袭者.亦宜以此方主之.至于早收.则与易收不同.早收者.麻出未经三日.或一二日、或半日而收尽.周身肌肤暖处.绝无红影.乃为早收.终变危候.若虽未经三日而早收.肌肤上暖处.尚未全收.其毒未尽而攻于内.急宜清毒、解肌、透表以救之.宜用解毒快斑汤.去楂肉、生甘草、川芎、桔梗、紫草茸.加石膏、知母、元参治之.发之不起.当审其所因.而与内解.何则.早收之候有三因.一因正出未透之际.而胃风寒.麻因风寒所遏.邪反内攻.以致早收.宜以葛根疏邪汤(见三十三条)加葱白与之热服.或以消毒饮(见二十二条)去甘草加葱白、葛根与之热服.服后便透者吉.不透.再用消毒饮(见二十二条)去甘草、加酒蜜炒麻黄.有更加穿山甲者.当酌量而加以治之.不急治.必发喘胀而死.亦有遍身青紫热肿.喘胀气急.此毒滞血凝.半匿肌表.急用河间凉膈散(见第二十六条)去大黄、芒硝、甘草.加元参、紫草茸、丑牛、蜜炒麻黄、石膏以发越之.若腹胀喘促、溺清脐突者.以河间凉膈散(见二十六条)去大黄、芒硝.加丑牛、葶苈、芥子治之.庶或可救一二.一因内挟热痰.火毒抗剧而伏匿.烦躁或腹胀喘急.不省人事者.以白虎解毒汤(见二十六条)除天花粉、淡竹叶.加元参、牛蒡子、连翘、栝蒌霜治之.一因误食酸醋收敛之物.以致肺脏不通.毛窍闭密而伏匿.壮热喘咳烦闷者.以猪胆汁煮甘草煎汤.续续与服.或以苦瓠同生甘草煎浓汤灌之以探吐.吐中便有发越之义.然仍宜疏托.当以消毒饮(见二十二条)去甘草与服.如误食猪肉.喘胀气急者.亦以消毒饮(见二十二条)去甘草.加枳壳、丑牛、楂肉以下夺之.有用枳壳汤去浓朴、甘草.加神曲、麦芽治之者.确无济于事.若误食桃李生冷、喘咳声喑者.以消毒饮(见二十二条)加木通、枳壳、石膏、马兜铃.去生甘草主之.果得热退身安.气息渐调者.方可无虞.又有因大病或久病之后而出麻.其人中气虚耗.致毒不能发越而收早者.或有因初潮始热之时.
泄泻久经不止.或未发热之先.曾经洞泄者.亦致中气虚损.麻才出尽而随即收者.此数者.虽用疏托之药.而毒终难发尽.惟当健运中气.略兼解表清热之剂.如香砂六君汤去半夏.少用白术、木香、砂仁等分.加麦冬、连翘、牛蒡子、酒炒黄连、酒炒黄芩、荆芥、防风、葛根之类.可以施用.(愚意当以沙参易人参.薏苡仁易白术.木香砂仁可除.更可加贝母.)但与微整门户.仍即用消毒之剂.如消毒饮(见二十二条)又宜继用.慎勿迟延.恐致肺胃败烂而不救.若麻已出而复收.(有用当归红花饮加葱白、牛蒡子、连翘、葛根、治之者.大为不妥.姑录是方证谬.)或出不尽.心慌啼哭不止.十分危急.死在须臾.或下痢腹痛.(有用黄芩、白芍二味治之者.不妥.)须当以解毒快斑汤去桔梗、甘草、楂肉、紫草茸、川芎加枳壳、赤茯苓.随症加减治之.大抵麻在三四日之后.觉渐次收敛.方为顺候.然必待肌表清凉.麻方能收.若麻出致三四日、五七日不收者.
肌肤必然壮热.此为难收之症.宜用解肌凉血之剂.佐以利水之药.以凉血饮子(见四十五条)除去赤芍.加木通、赤茯苓、枳壳、葛根主之.若一出连绵至四五日不收者.乃阳毒大甚.须用化斑解毒汤.去升麻、大黄.加黄连、黄芩、生地黄、地骨皮以解之.便闭而有腹疼者.并用大黄以利之.或以秘本大青汤(见第四十条)去升麻、桔梗.加黄连、地骨皮、黄芩、生地黄以解之.便闭腹疼者.加丑牛以利之.解其毒使之发于外.庶里无余邪.免生后患.若解之而仍逡巡不出者.乃风寒外束.皮肤秘密也.宜以葛根疏邪汤(见三十三条)加薄荷、地骨皮治之.若麻点带白燥色.
隐隐于肌表之间.似收非收.而实不收者.此必因风寒所绊.而不能透表.非难收也.宜急用疏托之剂.佐以寒凉之药.以葛根解肌汤(见第五条内)去赤芍药、甘草.加防风、黄芩治之.若肌肤之上无点粒.惟见如片.肤平不高.此为易收而未收尽也.宜用解肌之药.亦以葛根解肌汤(见第五条)去赤芍、甘草.随症加减治之.如见有内热之症.亦宜清内热.倘内热不除.多致不能尽收.如生地骨皮汤(见三十条)去甘草.古方黄连解毒汤.(见三十五条)加味导赤散.俱可选用.
加减而施.
张璐先生曰.西北水土刚劲.禀质亦浓.麻必五七日乃收.东南风气柔弱.麻出不过二三日即收.迩来地运变迁.无分西北东南.体质均弱.未有不绵延日久方收者.当非难收之比.若三四日后.麻疹点燥色白.隐隐于肌肤之间而难收者.此必卫气素弱.不能掀发.或因衣被单薄.致冒风寒.阻其发越之机.以致延绵多日.法当用辛散透表之剂.如荆芥、葛根、前胡、牛蒡子、西河柳、麻黄之类.以发散之.淡竹叶、元参、薄荷、蝉蜕之类以透肌.切不可遽用寒凉.闭其开泄之路.此训可以为万世治麻大法.
朱曰 予治麻必经六七日始收.从未有三日即收者.今读张石顽先生此训.乃恍然.
解毒快斑汤 麻疹现形一二日宜用.
连翘 牛蒡子 防风 荆芥穗 当归尾 桔梗(各七分) 生地黄 楂肉(各八分) 蝉蜕(去头足七只) 黄芩 紫草茸(各六分) 干葛(一钱) 西河柳(五分) 川芎(五分) 生甘草(去皮三分) 水煎.以犀角磨汁对服
浓朴(去皮姜汁炒) 陈皮(姜汤泡去白各三钱) 枳壳(麸炒四钱) 炙甘草(三钱) 水煎服.
香砂六君汤 治气虚痰滞、食滞、气滞等症.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半夏 木香 砂仁 红枣、姜引.
当归(酒炒) 红花 葛根 连翘 牛蒡子 甘草 水煎服 一书有升麻.一书有生白芍、桔梗.
化斑解毒汤
元参 知母 石膏 牛蒡子 连翘 大黄(酒蒸) 人中黄(火 另研) 淡竹叶 升麻 水煎.调人中黄服.
加味导赤散
薄荷叶(四分) 生地黄(酒洗) 木通 元参 车前子(炒研末) 淡竹叶(各七分) 连翘(六分)黄连(二分) 灯心、石膏引.
- 易收早收难收《麻科活人全书》
- 易生于道《中医之钥》
- 易水学派《中医词典》
- 易老天麻丸《冯氏锦囊秘录》
- 易水张先生枳术丸《内外伤辨》
- 易老法霍乱吐泻足阳明总摄六经《阴证略例》
- 易性癖《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易经《中医词典》
- 易虚易实《中医词典》
- 易筋洗髓名义《达摩洗髓易筋经》
-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思考中医》
- 易筋洗髓经后跋一《达摩洗髓易筋经》
- 易愈生证《医宗金鉴》
- 易筋洗髓经后跋三《达摩洗髓易筋经》
- 易愈生证《医学摘粹》
- 易筋洗髓经后跋二《达摩洗髓易筋经》
- 易愈生证《伤寒心法要诀》
- 易筋洗髓并行不悖说《达摩洗髓易筋经》
- 疫《中医词典》
- 易筋经总论原文《达摩洗髓易筋经》
- 疫《续名医类案》
- 易筋经《中医养生学》
- 疫《医述》
- 易筋经《气功外气疗法》
- 疫《医述》
- 易简诸方(胎产须知)《古今医统大全》
- 疫《临证指南医案》
- 易简诸方《古今医统大全》
- 疫《冷庐医话》
- 易简诸方《古今医统大全》
- 疫《友渔斋医话》
《麻科活人全书》
- 作者:谢玉琼恩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48年
- 原序
- 序
- 卷之一
- 麻疹骨髓赋(增朴)
- 静远主人麻疹西江月(删订)
- 麻证条目法旨用药要诀(删订)
- 增订治麻问答捷要
- 麻疹形式要旨证治秘诀
- 麻疹证治大略括
- 密斋治法大略括
- 验麻色吉凶
- 麻疹轻证
- 麻疹重证
- 麻疹不治证
- 麻疹死证括
- 应用药性
- 麻后宜用药性
- 卷之二
- 四方麻名第一
- 岁气第二
- 预解宣毒第三
- 诸潮亦能发麻第四
- 初潮认证第五
- 初热未明是否勿峻发表第六
- 避风寒第七
- 忌恣食生冷物骤用寒凉药第八
- 忌食辛辣热物误用辛热药饵第九
- 忌食诸肉鸡鱼盐醋五辛等物第十
- 忌兼用补涩第十一
- 升发清凉解毒当分先后第十二
- 麻当分天时第十三
- 补中第十四
- 正麻奶麻风瘾不同第十五
- 温麻第十六
- 痘夹麻出第十七
- 盖痘解毒麻第十八
- 痘后出麻第十九
- 闭症第二十
- 首尾调和第二十一
- 热有远近而出第二十二
- 不热第二十三
- 微热第二十四
- 乍热第二十五
- 壮热第二十六
- 潮热第二十七
- 渴热第二十八
- 口渴恣饮致成水蓄第二十九
- 复热第三十
- 始终潮热第三十一
- 烦躁第三十二
- 出不快发不出第三十三
- 过期不出第三十四
- 已出热甚不减第三十五
- 已出红肿太甚第三十六
- 不透表第三十七
- 尽透表第三十八
- 一齐涌出第三十九
- 麻色分治第四十
- 阴阳两部多少第四十一
- 红润不起已出不红第四十二
- 鲜红色淡红色第四十三
- 粒红肤白麻如肌白第四十四
- 紫黯色第四十五
- 粒头焦第四十六
- 云头片第四十七
- 发热而发斑屑是成瘾疹第四十八
- 易收早收难收第四十九
- 卷之三
- 咳嗽第五十
- 气促发喘鼻扇胸高第五十一
- 第五十二
- 喑哑声音不清第五十三
- 呃逆第五十四
- 喷嚏第五十五
- 鼻通多涕鼻干无涕第五十六
- 微汗自汗大汗无汗第五十七
- 衄血诸失血第五十八
- 呕吐第五十九
- 吐痰麻后有痰胸口痰甚第六十
- 吐蛔虫第六十一
- 口中流涎不止第六十二
- 泄泻第六十三
- 粪溏水泻第六十四
- 泻清第六十五
- 泻而腹痛胀满第六十六
- 咳嗽鼻衄呕吐泄泻首尾治法总论第六十七
- 大便秘第六十八
- 小便赤涩第六十九
- 大小便不通第七十
- 吐利并作下滞里急后重脱肛第七十一
- 痢症第七十二
- 下蛔虫第七十三
- 卷之四
- 眼光如水眼眶红烂羞明赤肿眼泪生翳第七十四
- 眼闭第七十五
- 眼多眵涕第七十六
- 白珠红赤第七十七
- 雀盲第七十八
- 口气臭第七十九
- 口疮第八十
- 舌生白珠第八十一
- 牙疳第八十二
- 狐惑第八十三
- 切牙第八十四
- 舌胎第八十五
- 唇燥第八十六
- 唇舌破裂第八十七
- 咽喉痛第八十八
- 头疼背强头项肿遍身痛第八十九
- 腹痛第九十
- 腰痛第九十一
- 气痛第九十二
- 头温足冷下体冷过膝四肢身体冷如冰第九十三
- 疟疾第九十四
- 沉睡昏睡似寐非寐烦躁不眠第九十五
- 中恶第九十六
- 发搐第九十七
- 谵语第九十八
- 虚羸第九十九
- 妊娠出麻第一百
- 妇人出麻适值经行及经水非正期而来第一百零一
- 产后出麻出麻胎坠第一百零二
- 产妇麻后无乳第一百零三
- 麻后遍身肿第一百零四
- 余邪为殃第一百零五
- 不食吃食太早贪食不厌第一百零六
- 麻后生疮麻后遍身瘙痒第一百零七
- 见毒医毒勿泥麻法第一百零八
-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