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痨诗
虚痨统治(小)建中(汤加黄) ,火炽二加龙骨(汤)医,吐血理中(汤)姜草(甘草干姜汤)妙,喘生肾气(丸)桂甘(苓桂甘术汤)奇(小青)龙能导水寒痰治(小)柴胡最疏肝热嗽施,千古滋阴都误解(金元诸医,以血为阴,立斋、景岳以肾为阴,所用如地黄、当归、白芍、黄柏、枸杞、龟板之类毕其能事。时医叶天士增入海参胶、淡菜、燕窝胶,更为离经,如此滋阴,久服无不归阴,)太阴脾土要扶持(血虽为阴,取汁必在中焦,肾虽为阴,而精生于谷,故圣人名为太阴为诸阴之母。
怔忡者,心下跳动不安,即惊(有触而动曰惊)悸(不触而动曰悸)之类也。健忘之治法亦同。
皆肾水虚而不能上升,以致心火不能下降之病。宜大剂归脾汤去木香,加麦冬、五味子、枸杞,吞都气丸,如挟心包一种有余之火兼痰者,加贝母、黄连、生地以清之。又有水气凌心,轻则用小半夏汤,倍加茯苓以泄之;重则用桂枝、茯苓、大枣、甘草汤以安之;再重则用真武汤以镇之。若奔豚以桂枝汤加桂主之。《金匮》有奔豚汤甚妙,若小麦、生龙骨、生牡蛎皆可加入(此条多引高鼓峰。

- 虚痨诗《医学实在易》
- 虚痨久嗽加减主方《痰火点雪》
- 虚痨续论《医学从众录》
- 虚痨不治证《医学从众录》
- 虚羸《医学纲目》
- 虚痨《医学三字经》
- 虚羸《医述》
- 虚痨《医学从众录》
- 虚羸《证治准绳·幼科》
- 虚痨《医学实在易》
- 虚羸《张氏医通》
- 虚痨《中医词典》
- 虚羸《证治准绳·女科》
- 虚劳最重脾肾论《校注医醇剩义》
- 虚羸《济阴纲目》
- 虚劳总论《何氏虚劳心传》
- 虚羸《保婴撮要》
- 虚劳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 虚羸《麻科活人全书》
- 虚劳总括《医宗金鉴》
- 虚羸《小儿药证直诀》
- 虚劳自汗《中医词典》
- 虚羸《女科证治准绳》
- 虚劳治法《杂病心法要诀》
- 虚羸第八十一问《婴童百问》
- 虚劳治法《医宗金鉴》
- 虚羸候《诸病源候论》
- 虚劳之病何以得之《女科百问》
- 虚羸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虚劳证阳亢阴亏《医学衷中参西录》
- 虚冷腹痛《中医词典》
《医学实在易》
- 作者:陈修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卷一
- 十二官
- 六脏六腑纳甲诗
- 内景说
- 心说
- 肝说
- 脾说
- 肺说
- 肾说
- 胃说
- 胆说
- 大肠小肠说
- 三焦说
- 手心主说(即心包络)
- 膀胱说
- 命门说
- 附录高士宗部位说
- 经络易知
- 四诊易知
- 望色说
- 望色诗
- 辨舌说
- 辨舌诗
- 闻声诗
- 其二(僧自性着)
- 问证说
- 问证诗
- 切脉说
- 《内经》分发脏腑
- 王叔和分发脏腑
- 李濒湖分发脏腑
- 张景岳分发脏腑
- 寸关尺分诊三焦
- 脉法统论
- 持脉秘旨
- 新着八脉四言诗
- 七怪脉四言诗
- 妇人科诊脉四言诗
- 小儿验纹按额诊脉四言诗
- 诊脉别解一
- 诊脉别解二
- 《内经》诊法
- 附录徐灵胎诊脉决死生论
- 拟补徐灵胎诊脉论诗
- 运气易知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表证诸方
- 卷七
- 卷七
- 卷八
- 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