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亦诗
食亦皆因胃热乘,虽能纳谷瘦难胜,慈云若骨垂甘露,荣卫氲氤气上腾。
黄胆证,已食如饥,但欲安卧,一身面目及小便俱黄是也。此为胃热脾寒,寒则生湿,或胃得风而脾热,得寒而湿。湿热内郁,则膀胱之气不化,膀胱主一身之肌表,不化气则湿热无去路而成疸矣。《金匮浅注》言之最详,今惟以阴阳提其大纲。凡阴黄胆,色暗如熏黄,短气,小便自利,证多虚,宜理中汤、建中汤之类主之。阳黄胆,色明如橘子,气逆,小便不利,证多实,宜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之类主之。又有从房事而得者,身黄而额上黑,微汗出,手足心热,名女劳疸。取妇人月经布和血烧灰,空腹酒服方寸匕,日再,不过三日必愈。然《金匮浅注》不可不读。此黄色虽现于表,而郁热则盛于里,故列于里证。

- 食亦诗《医学实在易》
- 食亦《金匮翼》
- 食亦症《医学实在易》
- 食亦《医学摘粹》
- 食饮以宜《寿世青编》
- 食亦《医学摘粹》
- 食饮之气归输脏腑《类经》
- 食亦《医述》
- 食鱼后食毒两种烦乱治之方《金匮悬解》
- 食亦《中医词典》
- 食鱼后食毒两种烦乱治之方《医宗金鉴》
- 食亦《圣济总录》
- 食鱼积滞《奇效简便良方》
- 食亦《中医名词词典》
- 食鱼中毒候《诸病源候论》
- 食已即吐《中医词典》
- 食鱼中毒及食不消方五首《外台秘要》
- 食宜篇《养生导引秘籍》
- 食郁《中医词典》
- 食医《中医词典》
- 食郁《明医指掌》
- 食医《中医名词词典》
- 食郁热《明医指掌》
- 食噎候《诸病源候论》
- 食郁肉中毒《中医词典》
- 食噎膈《中医词典》
- 食郁肉中毒候《诸病源候论》
- 食噎《中医词典》
- 食郁头痛《中医词典》
- 食养《中医词典》
- 食郁越鞠丸《医方考》
《医学实在易》
- 作者:陈修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卷一
- 十二官
- 六脏六腑纳甲诗
- 内景说
- 心说
- 肝说
- 脾说
- 肺说
- 肾说
- 胃说
- 胆说
- 大肠小肠说
- 三焦说
- 手心主说(即心包络)
- 膀胱说
- 命门说
- 附录高士宗部位说
- 经络易知
- 四诊易知
- 望色说
- 望色诗
- 辨舌说
- 辨舌诗
- 闻声诗
- 其二(僧自性着)
- 问证说
- 问证诗
- 切脉说
- 《内经》分发脏腑
- 王叔和分发脏腑
- 李濒湖分发脏腑
- 张景岳分发脏腑
- 寸关尺分诊三焦
- 脉法统论
- 持脉秘旨
- 新着八脉四言诗
- 七怪脉四言诗
- 妇人科诊脉四言诗
- 小儿验纹按额诊脉四言诗
- 诊脉别解一
- 诊脉别解二
- 《内经》诊法
- 附录徐灵胎诊脉决死生论
- 拟补徐灵胎诊脉论诗
- 运气易知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表证诸方
- 卷七
- 卷七
- 卷八
- 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