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

《推拿抉微》书籍目录

经曰∶二阳结,谓之消。周梦觉曰∶同一消也,而气分血分判焉。气分结者,病发于阳。血分结者,病发于阴。二症相反,如同冰炭。其发于阳也,阳明被火煎熬,时引冷水自救,脉浮洪而数。其发于阴也,阳明无水涵濡,时引热水自救,脉沉弱而迟。发于阳者,石膏黄连,可以折狂妄之火,人所共知。发于阴者,其理最为微妙,非三折其肱,殊难领会。人之灌溉一身,全赖两肾中之水火,犹之甑乘于釜。釜中水足,而甑自水气交流;倘水涸火熄,而甑反干枯缝裂。血分之渴,作如是观。当此舌黑肠枯之时,非重用熟地不足以滋其水;非重用桂附,不足以益其火。火炽水胜,而渴自止。余尝治是症,发于阳者十居二三,发于阴者十居七八,用桂附多至数斤而愈。彼本草所注,无非治气分之品,而治血分之药性,不注于本草。方实治始于仲景,至喻嘉言而昌明其说。上消如是,中下消可类推矣。昔汉武帝患是症,仲景进桂附八味汤服之而愈,因赐相如,服之无效。或曰相如之渴,发于气分;或曰相如为房劳所伤,非草木之精华所能疗。武帝不赐方而赐以金茎露一杯,庶几愈焉,未可知也。

梦觉甘石汤 治气分有热消渴。

石膏(二钱) 知母(一钱) 炙草(一钱) 黄连(一钱) 粳米(一钱)

桂附地黄汤 (即肾气丸,见前肿满方内)

涂蔚生曰∶梦觉所论之气分消渴,亦即水虚消渴。如火过盛,而水之化气过少,不能上输肺部,水津四布者,亦须加入人参,使气滋火降、津升渴止。若其所谓发于阴者,用桂附地黄汤,则必须肾中水火俱亏,兼有下消症者方可用。否则水亏火旺,滋阴降火,尚恐不济,何可以热济热,速其危殆者哉。故知柏地黄汤,实为治消渴症之要药。因此症较他症为多也。如其阴亏已极,则补有形之阴,必须有形之质,而龟胶尤可加入。至于瘀血消渴,则为血阻气升,清其瘀,而渴血自止。杂病消渴则为水停不化,化其水,理其脾,益其火,而渴亦自止。此皆非消之正症者也,亦不可不知。

知柏地黄汤(见前咳嗽方内)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推拿抉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推拿抉微》书籍目录
  1. 消渴《推拿抉微》
  2. 消渴《仁术便览》
  3. 消渴《竹林女科证治》
  4. 消渴《医学心悟》
  5. 消渴《脉症治方》
  6. 消渴《丹溪心法》
  7. 消渴《丹溪手镜》
  8. 消渴《卫生易简方》
  9. 消渴《丹溪治法心要》
  10. 消渴《明医指掌》
  11. 消渴《儿科萃精》
  12. 消渴《儒门事亲》
  13. 消渴《奇效简便良方》
  14. 消渴《证治汇补》
  15. 消渴《医学从众录》
  16. 消渴《本草求真》
  17. 消渴《中医内科学》
  18. 消渴《古今医案按》
  19. 消渴《扁鹊心书》
  20. 消渴《万病回春》
  21. 消渴《时方妙用》
  22. 消渴《古今医鉴》
  23. 消渴《医学三字经》
  24. 消渴《张聿青医案》
  25. 消渴《慈幼便览》
  26. 消渴《医碥》
  27. 消渴《急救良方》
  28. 消渴《普济方·针灸》
  29. 消渴(此为渴而且消之证,其寻常止患渴者附后)《医碥》
  30. 消渴《普济方·针灸》
  31. 消渴(糖尿病)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推拿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