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疹
袁 温邪痰嗽。气喘肚膨。四日不解。防发痧。(温邪)
汪 痧将退。热未去。肺气不清。咳逆无痰。(热邪留肺)
王 痧隐太早。咳喘发热。宜开肺气。
某 温邪发痧不透。热毒内陷深藏。上熏肺为喘。下攻肠则利。皆冬温火化之症。
经云。火淫于内。治以苦寒。幼科不究病本。不明药中气味。愈治愈剧。至此凶危。(热邪内陷)
蒋 喘为肺病。胀乃肝病。因时痧寒热未解。热邪内陷所致。王先生用苦辛酸法极通。然浮肿腹痛未减。得非经腑之湿热留着欤。
艾 痧退后。呻吟不肯出声。涕泪皆无。唇紫掀肿。乃毒火未经清解。上窍渐闭。气促痰鸣。犹是温邪客气致此。自当清解务尽。其神识自和。奈何以畏虚滋肺。邪火愈炽矣。(毒火未清)
王 痧后。及暮加喉痛咳。
邹 咽痛鼻燥唇肿。自利。风温热化发疹。上焦热炽。宜辛凉微苦以泄降。(风温发疹)
谭(六岁) 温邪时疠。触自口鼻。秽逆游行三焦。而为麻疹。目赤鼻煤。吐蛔泻蛔。津津汗出。而喘渴欲饮。当与辛苦寒。刘河间法。世俗不知。佥曰发痧。但以荆防蝉壳升提。火得风 。焰烈莫遏。津劫至变矣。(疠邪) 凉膈去硝黄加石膏牛蒡赤芍。
张(三岁) 手足烦热。时发赤块。

- 痧疹《临证指南医案》
- 痧疹《临证指南医案》
- 痧疹《古今名医汇粹》
- 痧疹《止园医话》
- 痧疹《眉寿堂方案选存》
- 痧胀治犹麻疹论《痧胀玉衡》
- 痧疹《存存斋医话稿》
- 痧胀用药不厌多《痧胀玉衡》
- 痧疹《也是山人医案》
- 痧胀宜下辨《痧胀玉衡》
- 痧疹《陈氏幼科秘诀》
- 痧胀凶症《痧胀玉衡》
- 痧疹发热证治《专治麻痧初编》
- 痧胀舌胎论《痧胀玉衡》
- 痧疹概要《儿科要略》
- 痧胀破迷论《痧胀玉衡》
- 痧疹今昔不同,治法亦异说《吴医汇讲》
- 痧胀拟似变《六因条辨》
- 痧疹论并治法《专治麻痧初编》
- 痧胀麻疹不同辨《痧胀玉衡》
- 痧疹瘰《临证指南医案》
- 痧胀类麻疹《痧胀玉衡》
- 痧疹门(二)《疡医大全》
- 痧胀看症法《痧胀玉衡》
- 痧疹门(方语)《疡医大全》
- 痧胀兼麻疹《痧胀玉衡》
- 痧疹门(忌)《疡医大全》
- 痧胀昏迷与杂症不同《痧胀玉衡》
- 痧疹门(一)《疡医大全》
- 痧胀腹痛《症因脉治》
- 痧疹门主方《疡医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