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临证指南医案》书籍目录

阳升 杂。(阳升)

麦冬(三钱) 生地(二钱) 柏子仁(一钱) 川斛(三钱) 茯神(三钱) 黑 豆皮(三钱)

心中烦热。头上汗泄。汗止自安。易 。(心阳热)

淮小麦 柏子仁 茯神 炙草 南枣 辰砂

(氏) 血虚心 。咽呛。(血虚)

生地 天冬 麦冬 女贞子白芍 炙草 茯神 麻仁

(氏) 经半月一至。夜 痛。(肝阴虚

生地 阿胶 天冬 茯神 白芍 丹参有虚实真伪。其病总在于胃。

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又云脾与胃以膜相连耳。又云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由此观之。脾属阴。主乎血。胃属阳。主乎气。胃易燥。全赖脾阴以和之。脾易湿。必赖胃阳以运之。故一阴一阳。互相表里。合冲和之德。而为后天生化之源也。若脾阴一虚。则胃家饮食游溢之精气。全输于脾。不能稍留津液以自润。则胃过于燥而有火矣。故欲得食以自资。稍迟则 杂愈甚。得食则可暂止。若失治则延便闭三消噎膈之症。治当补脾阴。养营血。兼补胃阴。甘凉濡润。或稍佐微酸。此乃脾阴之虚而致胃家之燥也。更有一切热病之后。胃气虽渐复。津液尚未充。亦有是症。此但以饮食调之。可以自愈。此二种。乃为虚 症。所谓实者。年岁壮盛。脾胃生发之气。与肾阳充旺。食易消磨。多食易饥而 。得食即止。此非病也。不必服药。以上皆是真症。所云伪者。因胃有痰火。以致饮食输化不清。或现恶心吞酸。微烦。眩晕。少寐。似饥非饥。虽饱食亦不能止。此乃痰火为患。治宜清胃。稍佐降痰。苦寒及腻滞之药。不宜多用。又有胃阳衰微。以致积饮内聚。水气泛溢。似有凌心之状。凄凄戚戚。似酸非酸。似辣非辣。

饮食减少。此属脾胃阳虚。治宜温通。仿痰饮门而治之。此二种乃似 之伪症。若夫所云心者误也。心但有烦而无 。胃但有 而无烦。亦不可不辨明之。今先生之法。仅有四案。倘有心之士更能搜采补入。则幸甚。(华岫云)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临证指南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临证指南医案》书籍目录
  1. 卷六《临证指南医案》
  2. 卷帘疔《中医词典》
  3. 卷六《王氏医案绎注》
  4. 卷帘《中医词典》
  5. 卷六《脉诀汇辨》
  6. 卷九《脉诀汇辨》
  7. 卷毛疮秘方《华佗神方》
  8. 卷九《王氏医案绎注》
  9. 卷毛倒睫《奇效简便良方》
  10. 卷荷散《妇人大全良方》
  11. 卷七《王氏医案绎注》
  12. 卷法《中医词典》
  13. 卷七《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14. 卷二《三家医案合刻》
  15. 卷七《血证论》
  16. 卷二《存存斋医话稿》
  17. 卷七《脉诀汇辨》
  18. 卷二《诊家正眼》
  19. 卷七《医学实在易》
  20. 卷二《外科全生集》
  21. 卷三《刘涓子鬼遗方》
  22. 卷二《归砚录》
  23. 卷三《丛桂草堂医案》
  24. 卷二《医学实在易》
  25. 卷三《对山医话》
  26. 卷二《脉诀汇辨》
  27. 卷三《王氏医案绎注》
  28. 卷二《王氏医案绎注》
  29. 卷三《脉诀汇辨》
  30. 卷二《对山医话》
  31. 卷三《归砚录》

《临证指南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