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
暑邪必挟湿。状如外感风寒。忌用柴葛羌防。如肌表热无汗。辛凉轻剂无误。香薷。辛温气升。
热伏易吐。佐苦降。如杏仁川连黄芩。则不吐。宣通上焦。如杏仁连翘薄荷竹叶。暑热深入。
暑邪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后用酸泄敛津。不必用下。
小儿发热。最多变蒸之热。头绪烦。不能载。详于巢氏病源矣。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中伤为病。当按时论治。其内伤饮食治法。不宜混入表药。消滞宜用丸药。洁古东垣已详悉。
徐评此卷论幼科及看痘之法。和平精切。字字金玉。可法可传。得古人之真诠而融化之。不愧名家。闻此老太翁为幼科专门。名闻远近。此老既得家学渊源。又于大方诸书探取经络药性之义。而附益之。所以其理益精。其方益正。不若前所列之诸案。尚多可议处也。

- 暑热《临证指南医案》
- 暑热《医学传灯》
- 暑热《医学启源》
- 暑热《中医词典》
- 暑热脉论《三指禅》
- 暑热《中医名词词典》
- 暑热湿《校注医醇剩义》
- 暑气呕吐《症因脉治》
- 暑热泻《中医词典》
- 暑气呕吐《中医词典》
- 暑热与火而言《温病正宗》
- 暑气《中医词典》
- 暑热证《中医名词词典》
- 暑疟《儿科萃精》
- 暑热证《中医词典》
- 暑疟《时病论》
- 暑热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暑疟《灵素节注类编》
- 暑热症误服温燥药致剧治验《一得集》
- 暑疟《医述》
- 暑入膜原《中医词典》
- 暑疟《中医词典》
- 暑入膻中《中医词典》
- 暑疟《时病论歌括新编》
- 暑入阳明《中医词典》
- 暑疟《中医名词词典》
- 暑入营分《中医词典》
- 暑疟《时病论歌括新编》
- 暑痧《中医词典》
- 暑命名之别《温病正宗》
- 暑伤胃气论《内外伤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