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书籍目录

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和体系,即研究世界观的学问,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科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离不开理论思维,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所以,哲学和科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特殊和普通的辩证关系。医学研究生命运动的特殊规律,而哲学则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要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健康与疾病的运动规律,医学就必须以先进的哲学思想为建构自己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医学属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范畴,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来建构理论体系,并使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系统中一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范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普遍的范畴。气一元论,又称元气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自然观。

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中国古代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气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普通系统论,和阴阳学说一样,着眼于事物的矛盾作用,着眼于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从事物的结构关系及其行为方式,探索自然界物质运动动态平衡的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统一的基础,是世界的本原。它以气为最高哲学范按着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系统,揭示了世界万物包括生命的本质,阐明了世界运动变化。

中医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用以阐明人类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关系,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以及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措施等,建立了中医学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门比较系统的学科,在探索人体生命运动规律时,把当时先进的哲学理论和医学理论熔铸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属于自然哲学形态。但中医学是在古代医学中远较古希腊古罗马医学理论完善且医术高超的自然哲学,它以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自己的哲学基础,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时至今日,还无法用分析手段使其脱离自然哲学而成为独立存在的实证医学。因此,要学习和研究中医学,就必须弄懂中医学中所包含的哲学内容。做到这一点,才能深刻理解中医学理论的本质和特点。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基础理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基础理论》书籍目录
  1.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
  2. 中医先兆证特点《中医疾病预测》
  3.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
  4. 中医先兆证规律《中医疾病预测》
  5.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中医基础理论》
  6.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中医疾病预测》
  7. 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中医基础理论》
  8. 中医为什么不设医院,让病患住院呢?《中医之钥》
  9. 中医学理——阴阳五行《中医之钥》
  10.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
  11. 中医眼科学发展简史《中医眼科学》
  12. 中医是预防医学《中医之钥》
  13. 中医眼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中医眼科学》
  14. 中医是经验的医学,没有科学的依据对吗?《中医之钥》
  15. 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中医养生学》
  16. 中医是否需要科学化、现代化呢?《中医之钥》
  17.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中医养生学》
  18. 中医是否可以治疗遗传的疾病呢?《中医之钥》
  19.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养生学》
  20. 中医生理学《止园医话》
  21.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
  22.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伤科按摩学》
  23.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中医养生学》
  24. 中医如何诊断肝病与治疗肝病?《中医之钥》
  25.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中医养生学》
  26. 中医认为肝炎多与湿浊内蕴有关《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7. 中医药发展《中国医学通史》
  28. 中医认为肝炎多与湿浊内蕴有关《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9. 中医药概况《中国医学通史》
  30. 中医人员素质不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吧?《中医之钥》
  31. 中医药概况《中国医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