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传

《中医基础理论》书籍目录

(一)胎传的基本概念

胎传是指禀赋与疾病由亲代经母体而传及子代的过程。禀赋和疾病经胎传使胎儿出生之后易于发生某些疾病,成为一种由胎传而来的致病因素。胎传因素引起的疾病称之为胎证、胎中病。胎寒、胎热、胎肥、胎弱、胎毒、解颅、五软等,均属胎疾范围。

胎病发生的原因,一般分为胎弱和胎毒两类。

(二)胎传的致病特点

1.胎弱:胎弱,又称胎怯、胎瘦,为小儿禀赋不足,气血虚弱的泛称。胎儿禀赋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父母的体质。

胎弱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皮肤脆薄、毛发不生、形寒肢冷、面黄肌瘦、筋骨不利、腰膝酸软,及五迟、五软、解颅等病证。

胎弱的主要病机为五脏气血阴阳不足。胎儿在母体能否正常生长发育,除与禀受于父母的精气有关外,还与母体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如母体之五脏气血阴阳不足,必然会导致胎儿气血阴阳的不足,而出现五脏系统的病变。如禀肺气为皮毛,肺气不足,则皮薄怯寒,毛发不生;禀心气为血脉,心气不足,则血不华色,面无光彩;受脾气为肉,脾气不足,则肌肉不生,手足如消;受肝气为筋,肝气不足,则筋不束骨,机关不利;受肾气为骨,肾气不足,则骨节软弱,久不能行。

2.胎毒:胎毒指婴儿在胎妊期间受自母体毒火,因而出生后发生疮疹和遗毒等病的病因。胎毒多由父母恣食肥甘,或多郁怒悲思,或纵情淫欲,或梅疮等毒火蕴藏于精血之中,隐于母胞,传于胎儿而成。胎毒为病,一指胎寒、胎热、胎黄、胎搐、疮疹等;二指遗毒,又名遗毒烂斑,即先天性梅毒,系胎儿染父母梅疮遗毒所致。

由胎传因素而导致的疾病,包括了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如某些出血性疾病血友病)、癫狂痫(精神分裂症癫痫)、消渴(糖尿病)、多指(趾)症、眩晕中风高血压病)、色盲、近视以及过敏性疾病等。此外,由于遗传的影响,可以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代谢的调节发生某种缺陷,或体质或反应性发生改变,从而使后代易于罹患某些其他的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的后代,可能发生痛风肥胖病,这与物质代谢调节障碍的遗传有关。

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即表现出来的疾病。如主要表现为形态结构异常,则称为先天性畸形。如某些心悸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闭经先天性无子宫、无卵巢等)、兔唇等,都属于先天性疾病。

胎传因素所导致的疾病,也是可以防治的。除早期诊治这类疾病外,早期预防显得更加重要,注意护胎与孕期卫生,对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避免发生胎传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基础理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基础理论》书籍目录
  1. 胎传《中医基础理论》
  2. 胎赤眼《幼幼新书》
  3. 胎喘《中医词典》
  4. 胎赤眼《中医词典》
  5. 胎疮《外科心法要诀》
  6. 胎赤久赤方七首《外台秘要》
  7. 胎呆《中医词典》
  8. 胎赤风眼《中医词典》
  9. 胎疸《中医词典》
  10. 胎赤《幼科心法要诀》
  11. 胎疸候《诸病源候论》
  12. 胎赤《竹林女科证治》
  13. 胎动《产鉴》
  14. 胎赤《外科大成》
  15. 胎动《济生集》
  16. 胎赤《明医指掌》
  17. 胎动《女科秘旨》
  18. 胎赤《证治准绳·幼科》
  19. 胎动《续名医类案》
  20. 胎赤《医述》
  21. 胎动《明医指掌》
  22. 胎赤《医宗金鉴》
  23. 胎动《竹林女科证治》
  24. 胎赤《中医词典》
  25. 胎动《盘珠集胎产症治》
  26. 胎赤《中医名词词典》
  27. 胎动安胎论《胎产心法》
  28. 胎产医法总论《评注产科心法》
  29. 胎动不安《中医名词词典》
  30. 胎产医法总论《评注产科心法》
  31. 胎动不安《中医词典》

《中医基础理论》